提供品牌籌劃 廣告 媒體發佈 宣傳活動 形象代言 查詢聯絡:WhatApp+852-2117 0055 / info@visionvnm.com

『傳統文化』活了250歲的人道,史書記載「造假」從古代就已形成

970×90

看新媒體2020年3月12日】從當前全球社會的面臨困境中,啟發我們尋找到一些顛覆性歷史故事,發現歷代流傳的記載中「造假」從古代就已形成。

中國古代有很多高人隱士,有的已經有幾百歲的壽命了,人世間什麼都看懂了,他們會選擇隱居起來,不再參與人世紛爭,他們是看透世事的智者。古籍中, 關於這樣的智者的故事,有很多記載,總是能讓人聽起來津津有味。

洛陽伽藍記》中記載了北魏一位名叫趙逸的隱士,他說自己已經250歲了,但是這隻是他壽命的一半,他會活到500歲才壽終。人們不相信他說的話,怎麼會有人活那麼久,於是問了很多關於前朝的事,他都能說出原委,好像那些事情都歷歷在目一樣,就連當時的皇帝也來請教趙逸前朝的故事。

北魏時,崇義裏有個叫杜子休的人,他有一座宅院,佔地寬廣,地形地勢相當開闊顯眼,大門正面對着敞亮的官道。

 

當時有個隱士叫趙逸,自說是晉武帝時候的人(距當時大約250多年),有關晉朝的舊事,他大部分都記得。

北魏正光初年,趙逸來到京都,看見杜子休的宅院後,嘆息道:「晉朝的時候,這裏就是太康寺呀!」人們不信,問他原因,他答道:「當年龍驤將軍王浚平定吳國後,建立了這座寺院。本來有三層佛塔,都是用磚砌的。」他指着子休的園子說:「這兒就是太康寺原來的地址。」                         隱士趙逸知道花園下面埋着前朝的塔 (《春泉小隱圖》局部 ,明,周臣繪)

爲了證實趙逸話語的真假,子休命人掘土檢驗,果然挖到了幾萬塊磚,還掘到一塊刻有銘文的石碑,上頭寫着:「晉太康六年,歲次乙巳,九月甲戌朔,八月辛巳,儀同三司襄陽侯王浚敬造。」

當時園中果菜豐茂,花木扶疎。子休知道園子的來歷後,就把這個宅第佈施出來,就是後來的靈應寺。並且用挖出的磚建造了三層佛塔。

 

250歲隱士的話說的人羞愧不已

人們看到趙逸所言不虛,便信服了趙逸的話,尊稱他爲「聖人」。有好事者問趙逸,晉朝時的京都與現在的京都相比之下如何?趙逸說:「晉朝時居民比現在少,王侯的宅第和現在差不多。」

然後他又說:「自永嘉以來,二百餘年,建國稱王者有十六君,他們的京都及其周邊地區,我都遊歷過,親眼看見其中的演變。每個國家滅亡之後,看看他們的史書,都不是據實記錄,都是將過失推給別人,把好事引到自己身上。」

「比如苻生(魏晉南北朝前秦君主),雖然好勇嗜酒,但他也知道要施仁政,不輕易殺人,只要看看他制定的治國政策和法令,就知道他的治理不會是兇暴的。但史官卻將天下所有的壞事都歸在他身上。這就是許多史官所作的事情。苻堅看來是賢主,但因爲他弒君奪取王位,就任意地記錄,爲他造出許多惡行。許多史官都屬於這一類的。」

「人們都以遠的爲貴,而賤視近的,以爲史官的話都是真實的。現今之人也以爲活着的都是愚笨的,而死去的纔是聰明人,持這種觀點的人,實在是被迷惑得太嚴重了。」

有人問他爲什麼會這樣,趙逸說:「一個人活着的時候,儘管只是中庸之輩,但他死了以後,他的碑文墓誌裏面,無不搜盡天地之間的大德和活着的人所能辦到的好事。如果這個人是君主,就說他能與堯舜平起平坐;這個人是大臣,就說他與伊尹有同等政績;凡是管理臣民的行政,就說他像浮虎一樣令人慕其清塵;若是執法的官員,就說他有埋輪大志(意爲埋車輪於地,以示堅守),令人稱許的耿直。所謂活着時是大賊盜跖,死後就誇稱爲聖賢伯夷、叔齊。所有這些,統統是用虛妄之言中傷正氣,藉助華麗辭令貶損事實。」當時舞文弄墨的文士,聽了這話都感到羞愧。

有個武官步兵校尉李登問道:「太尉府前磚砌的佛塔,形式甚爲古老,不知是何年建造的。」趙逸說:「那是東晉義熙十二年時,劉裕討伐姚泓的軍人建造的。」皇帝聞言,叫人以車拉着他周遊市區,所到之處,大都能說出來歷。

當朝汝南王召見趙逸,問他是否服了什麼長生藥,趙逸說:「我不懂得什麼養生之道,我是自然長壽。郭璞當年爲我占卜時說,我的壽長爲五百年,現在還剩下一半」。三年後,他隱遁而去,沒人知道他的去處。

 

古代人認爲,長壽是智慧的象徵,所以有“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俗語。其實人世間也就是那麼固定的幾個戲碼,只不過是換着不同的角色在演繹罷了。所以人若是活的時間久了,也就能總結出這個規律了。但大多數人也只不過是匆匆百年,沒有時間停下來反思回頭看看,忙碌的追逐着前人的追逐。

 

 

重新編輯:V.N.M

 

文章發佈:希望之聲

 

970×90

Related posts

9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