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媒體】中國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全球之際,台灣抗疫再突破,中研院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冠病毒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快篩時間從原本4小時縮短到15分鐘內即可完成判別,大幅提升台灣採檢量能。
目前檢測武漢肺炎病毒的方式,主要依賴核苷酸檢測方法,採檢要耗時4小時才能得知患者是否確實感染新冠病毒。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安綏率領團隊,在短短19天內,針對7種人類冠狀病毒核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抗原,製造出46株單株抗體。
團隊在針對武漢肺炎病毒核蛋白(N protein)抗體試驗時,發現其中有1株抗體,只會對新冠病毒有反應,並不會與SARS、MERS病毒或其他流感的冠狀病毒有交叉反應,快篩時可有效判別是否感染新冠病毒。這株能辨識新冠病毒(SARS-CoV-2)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將可作為檢測快篩裝置的關鍵試劑。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表示,團隊的研究成果比預期提前2個月達標,這項消息令人振奮。楊安綏以數十年所積累的經驗,率領團隊日以繼夜的進行抗體合成及篩選,才能有今日的成果。成果將請經濟部協助和生技廠商合作生產快篩原型產品,並加快病人檢體臨床應用程序,希望三到四個月通過衛福部驗證並量產。
廖俊智也表示,防疫是和時間賽跑,中研院已建立國內學研單位「COVID-19合作平台」,會將成果與平台共享,加速研發新冠肺炎快速篩檢工具、藥物與疫苗,合作抗疫。
以目前全球疫情的發展事態觀察,陳時中部長也曾表示,台灣要進入社區感染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中研院研發成功的15分鐘快篩檢測,能夠使萬一在社區內擴散時,就可快速採檢進行患者分流,以避免醫療系統遭到癱瘓。
責任編輯:李華
(美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