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媒體2020年04月13日訊】(香港記者屏潔綜合報導)周一(13日)上午港聞
1;女子遭當眾脫裙搜身 向警索片反被要求高額費用
2;鳳凰衛視自稱港媒 學者:隱形中共黨媒「大外宣」
1;女子遭當眾脫裙搜身 向警索片反被要求高額費用
反送中運動期間,香港警察被投訴濫權侵犯人權事件不斷。一名陳姓女子向港媒揭發,她於去年 10 月晚乘坐巴士返家,途中被警方要求下車截查。期間,女警不顧周圍有男警及乘客在場,逼她當眾脫下連身裙搜身。事後,她向警方投訴,並索取現場拍攝的影片,但遭警方再三刁難,索取高額費用。
據《香港電台》報導,當時巴士的乘客下車接受截查,女警要求陳女脫下白色的連身裙搜身,且不顧周圍還有男警及其他乘客,但陳女被逼脫裙後,女警卻未有進一步搜身,亦無檢查連身裙。
陳小姐表示,她以警方侵犯隱私為由,向投訴警察科投訴,希望索取當晚警方錄影的影片。但警方以影片涉及其他人的資料拒絕。她之後要求警方遮蓋他人個資,僅留自身畫面的片段,不過警卻聲稱,警務處無打碼軟件,若要索取相關片段,需支付「軟件費」和「警方工資」,合共 5 至 10 萬港元。
最終,陳小姐要求警方給予列出須付費用,包括軟件和警員工資的報價單。但一直未有收到回覆,至一個月後,警方以影片涉及刑事調查為由,拒絕申請。
2;鳳凰衛視自稱港媒 學者:隱形中共黨媒「大外宣」
自稱香港鳳凰衛視的記者,上周在美國白宮新聞發佈會上,被川普總統詢問身份時三次否認自己屬中國媒體,聲稱是總部位於香港的媒體,又指是一家私人公司。事件引發各界關注。有港媒在街頭實測,市民對此媒體均不認同代表香港。學者指出,這類隱形黨媒是為北京「大外宣」服務,實為宣傳以至打壓機器,呼籲港人看新聞時多作獨立思考。
香港《蘋果日報》報導,該報記者到旺角街頭,隨機查詢市民有無見過鳳凰衛視、香港衛視等在港註冊及經營的媒體,大部份市民均稱沒看過上述媒體的任何內容;部份人更指,因近日瘋傳的「不認主」片段而認識鳳凰衛視,認為是大陸傳體。
1996年在香港成立的鳳凰衛視,4年後創業板上市,於大埔設立廠房。創辦人劉長樂有中共軍方背景,持有「非本地電視節目服務牌照」,即服務對象並非香港本地市場。廣播語言以普通話為主,也是少數在中國大陸可落地的「境外媒體」,但對外宣稱是「香港傳媒」。
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這種以商業機構包裝、行黨媒之實的媒體由來已久,全部都是北京「大外宣(對外宣傳大佈局)」的一部份。香港成為北京操作「大外宣」踏板,呂秉權又指,香港受到言論及新聞自由保障,任何人都有資格經營媒體,他提醒港人接收資訊時需要小心過濾,以免被國家機器利用來左右民意。
下午港聞
3;香港連日確診單位數 教育局:DSE開考日期機率高
4;4天復活節假 港人離島除罩郊遊
3;香港連日確診單位數 教育局:DSE開考日期機率高
中共肺炎疫情在香港確診數有似有回落趨勢,一連兩日下降至個位數。衛生防護中心週一(13日)公布,新增 5 宗確診,總累計 1010 宗。衞生防護中心指,數字減少或與復活節假政府門診及私家診所無營運,提交較少樣本有關。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今日新增個案包括3 男 2 女, 年齡由 14 個月大到 79歲,4 人有外遊紀錄,1人屬確診家人傳染。當中的一名確診14 個月大女嬰,並沒有出現病徵,但曾經和家人一同到過英國,女嬰的女傭早前被確診;另一名72歲老婦曾搭郵輪,到過巴拉圭及阿根廷;而一宗本地確診的66歲男病人,是酒吧感染群組密切接觸者的家人。
醫管局指,今日有 37 名確診患者康復出院,累計出院總數是 396 名和1 名疑似個案。但仍有 604 人留醫,當中13 人危殆, 46 歲警長亦包括在內。
對於確診個案有回落,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文憑試DSE在本月24日開考機會很高。除非未來一周確診數字再次飆升,考試才有機會需要再度延遲。楊潤雄表示,當局正與學校商討進一步加強防疫措施,避免考生在試場外聚集,而考生一旦發燒,將不會獲准進入試場應試。
4;4天復活節假 港人離島除罩郊遊
中共肺炎在香港肆虐逾3個月,一連兩日確診數字下降,加上適逢復活節假期,儘管政府發出勸喻,但不少市民仍趁機出門前往南丫島和大嶼山等地郊遊,尤其長洲出現人潮。衞生防護中心張竹君醫生更提醒市民,切莫忽視2周的潛伏期,呼籲不要掉以輕心。
上周五至今日(13日)一連4日是香港復活節長假期,令多日被迫留守家中的市民按耐不住,隨着近日確診個案略有減少,不少膽大的市民選擇攜家帶口前往離島各地郊遊。以長洲為例,今日天高氣爽,可見很多背著背囊的遊客,一家大小有踏單車的,也有徒步前來,路邊的大排檔擠滿遊人排隊等候用餐,也有人在度假屋的攤檔旁邊向職員了解入住情況,沙灘上不少家長帶子女玩耍和拍照,更有大膽的市民,脫下口罩呼吸清新空氣。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也表示,上周五至今連續4日復活節假期,市民增多了出街和聚集,武漢肺炎確診個案會否回升,要到本周後期或者一星期後才知道。
負責編輯:看新媒體
看新媒體創作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