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誕之憑歌寄意》     

970×90

【看新媒體2020年05月11日訊】周一(11日)                 撰稿:劉超祺博士

 

佛誕簡介

每年黃曆四月初八是「佛誕」,亦稱為「浴佛節」,是紀念釋迦牟尼佛誕生的日子,今年在2020年4月30日(星期四) 。

釋迦牟尼(英譯:Śākyamuni)原名喬達摩‧悉達多(英譯:Gotama Siddhāttha),梵文喬達摩是族姓,古印度傳統的族姓是跟母系族姓,喬達摩就是釋迦牟尼原名的姓氏,梵文的意思是「嫻淑」;「悉達多」是名字,在梵文是「吉祥」、「成就一切」的意思。「釋迦牟尼」是後人對佛陀的尊稱,「釋迦」來自祂所屬的部族「釋迦族」的名稱,梵文意思是「文武雙全」;「牟尼」在梵文意思是「削髮出家修行有成的人」;「釋迦牟尼」整個意思在梵文就是「來自釋迦族的削髮出家修行有成的人」。釋迦牟尼得道後,被佛教徒尊稱為「佛陀」、「世尊」,「佛陀」(英文:Buddha)的意思是「覺者」,「覺」的梵語是Bodhi,音譯是「菩提」,即「覺悟得道的人」;漢地民間將「佛陀」省略了「陀」字,簡稱「佛」,更從明朝開始尊稱祂為「佛祖」,即「佛教創始人」。

佛陀誕生於約公元前565年,相當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四月初八日,在古印度的北部、現今的尼泊爾南部出生,當時是由「釋迦族」統治的「迦毘(粵音「皮」)羅衛國」(梵名:Kapila-vastu),由釋迦牟尼的父親「劫比羅城淨飯王」統治。「迦毘羅衛國」國土面積約320平方里,為「憍(粵音「驕」)薩羅國」之附屬國,當時北印度實行「貴族共和制度」,在北印度就分成有十個小城邦,從中選出最有勢力和最有能力的城邦主人作為十個小城邦的領導者,淨飯王就是當時各城邦共和國的領袖。「迦毘羅衛國」的王帝「淨飯王」娶了鄰國「居利族」「天臂城」的「善悟王」大女兒「大幻化」為妻子,釋迦牟尼是「大幻化夫人」所生。「大幻化夫人」亦稱「摩耶夫人」。

從樂曲中反思

每年一度的「佛誕」到了,作者釋迦牟尼佛的誕生聯想起一些樂曲與大家分享,從中抒發作者一些有關神、佛、信仰等訊息,建議大家不妨去聽一聽。一面聽,一面思考本文帶出來的信息。

Franz Lizst“La Campanella”

第一首音樂是由Arthur Rubinstein彈奏李斯特(Franz Lizst) 1851年創作的鋼琴名曲“La Campanella”(《鐘》)。

「鐘聲」給人一種「警醒」的感覺,「警醒」人「創世主」已經降臨世間,世人要快快去「找真相」。

盧業媚《為什麼》

我年輕的時候看《十萬個為什麼?》,看完了之後還有十萬個《十萬個為什麼?》,為甚麼星球會千千萬年一直轉動?為甚麼星球不會亂撞在一起?等等。我年輕的時候看到過UFO,即是「不明飛行物體」,懷疑過有沒有外星人;我年輕的時候,爸爸曾經告訴我他坐船從南美秘魯返廣州,在大西洋海面見過一批美人魚在海面上游,我一直都半信半疑;我年輕的時候看過一套電影,名為“The True Story” (《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英國兩姊妹在郊野用照相機拍到一群只有幾英吋高而有雙翼的仙人,英文叫“fairy”,令我非常好奇和迷惑。常常問為什麼。直到我得了法,一切迷團都豁然開朗!

陳麗斯《問我》

太太在六歲的時候,夢到自己孤單一個人,忘記了自己是誰?突然,她記得起自己是林佩芬,再夢深一層,又反問自己,林佩芬又是誰?這個夢給她的啟示是要她找出究竟她是誰。太太一向做完了夢都會記不起,但是,這個夢她就收藏在記憶裏幾十年。其實,很多人都會有類似的夢,就是要找回自己,一個真正的自己,一個已被塵封了的自己,就是真我!想要「全心保存真的我」。

袁鳳瑛《天若有情》

沙田「車公廟」第四條籤文這樣子寫:「福無私與皆天賜,禍不空生自有招;一片婆心能積善,自然福長禍潛消。」籤文這樣子啟示人:「福澤的施與都是大公無私、由上天賜與的,禍不會憑空而生,是自己招來的;唯有憑一片仁德之心才能積得美善的成果,福澤自然就會到來、即使有禍自然也會消除。」切記:「此世短暫,轉身步進消失了的空間」,要把握好今生為人,求得正法門,今生不修更待何時。

龍劍笙、梅雪詩合唱《三笑姻緣》插曲《求神》

寺廟、教堂應該是讓有志求道、修煉、修行的人學道、學法的清靜、遠離世俗、神性不可侵犯的地方,現在一些寺廟、教堂都非常世俗化、商業化、公司化、商品化、政治化,開闢成為旅遊景點,開設零售商店、表演場所,營造品牌,開設公司化、黨化的職位,講究市場效益,謀取暴利,追求高薪厚職、分花紅,質已經變了,嚴重擾亂了這些地方正常的修行功課。要不就是有些人求神保佑家宅平安,保佑升官發財,保佑學有所成,求姻緣得姻緣、求子得子等等,真正按正法門去修、去得道又有幾人呢?這種現象已經受到一些社會人士的批評,營運這些機構的管理層和誠心信神、拜佛的信徒是否應該檢討、反思一下?是否要「養性收心」、「行為自檢」?要重拾當初佛門、教堂的清靜啊!

鄭錦昌《新禪院鐘聲》

東漢《古詩十九首》其中之一篇《生年不滿百》的詩文是這樣的:「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粵音「之」)?愚者愛惜費,但為后世嗤(粵音「黐」)。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意思是這樣的:「人活在世上不足一百歲,卻記掛著千年後的憂愁。日雖短而夜雖長,何不秉燭夜遊!當及時為樂,難道要等待來年嗎?愚蠢的人才吝嗇金錢,只會讓後世的人恥笑。古代傳說中有一位仙人名叫王子喬,一般人怎能學他一樣能修成仙啊!」我認為這首詩的作者太消極了,所以,我就將這首詩改寫成:「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無須憂與愁。萬般帶不走,積德當及時。」在正法門修行積德才是正道,有志者事竟成。

《優曇婆羅花開》

佛經多處提及到「轉輪聖王」。《妙法蓮華(粵音「花」)經文句纂(粵音「轉」)要》卷二‧四上篇記載:「優曇華者,此言靈瑞。三千年一現,現則金輪王出。」《一切經音義》卷八曰:「優曇花。此云祥瑞靈異之天花也。世間無此花。若如來下生。金輪王出現世間。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現。」上列的經文的意思為:優曇婆羅花為「靈瑞之花」和「祥瑞靈異之天花」,「世間無此花」,此花從天而來,「三千年一現」於世,自釋迦牟尼佛以降三千多年來從未在世上出現過,現今「優曇婆羅花」又再盛開,意味「金輪聖王出現世間」,「以大福德」普度眾生。

生命智慧

本文的生命智慧就是:「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句子出自宋朝「黃龍悟新禪師」(1044~1115年)《禪關策進諸祖法語節要第一‧緇(粵音「知」)門警訓卷第六》,意思是說:人能夠投胎得人身成為人,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事,得了人身而又能夠聽聞佛法、宇宙大法、能夠修煉成神、佛的法理更是難上加難,得了人身而又聽聞到能夠修煉成神、成佛的法理而不能得度、不能超脫三界,那麼,你期望那一生、那一世要再得人身才去修煉而度你這個身體、這個生命呢?

####

 

 

負責編輯:陳汶

看新媒體創作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

970×90

Related posts

9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