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媒體2020年06月17日訊】(香港記者屏潔綜合報導)周三 上午港聞
1;民主黨「天下爲公」衆籌四百萬 檢控梁振英公職人員失當
2;教協調查:九成教師對教育界未來失信心
1;民主黨「天下爲公」衆籌四百萬 檢控梁振英公職人員失當
香港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和尹兆堅組成的「天下爲公」團隊,昨(17日)宣佈計劃聯同市民陳裕南對中共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就澳洲公司UGL事件提出私人檢控,發起首階段衆籌400萬元以作訟費。
民主黨議員林卓廷記者會上指,團隊早前獲得資深大律師駱應淦、與前律政司副刑事檢控專員、資深大律師李定國、及大律師譚俊傑的共同法律意見,認爲有足夠理據,可透過私人檢控梁振英兩項「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分別針對梁振英作為時任行政長官身份,與UGL酬金收款人身份有利益衝突,以及梁振英就立法會調查UGL事件的專責委員會中,串通民建聯周浩鼎修改職權範圍的調查文件,干預調查。
同日,港府律政司長鄭若驊發網誌,批評有人濫用私人檢控的程序。指若律政司認為私人檢控沒有合理定罪機會、基於不恰當動機而提出,或構成濫用程序等,有責任介入並停止相關的法律程序。
對此,林卓廷再三警告鄭若驊不要接管案件,否則會令人質疑是包庇梁振英,若律政司在接管後拒告梁振英,團隊不排除會提出司法覆核。
民主黨前主席、律師何俊仁亦表示,市民提出私人檢控是行使法律權利,如律政司透過介入案件撤銷控訴,是剝奪市民權利。#
2;教協調查:九成教師對教育界未來失信心
- 教協調查:九成教師對教育界未來失信心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公佈一項調查,顯示逾九成的教師認為當局有向教育界施加政治壓力;91.8%的教師對於香港教育發展的信心,產生負面或極負面的影響;近八成的教師表示教學時避開敏感議題,以免因涉及政治而被家長、公眾投訴。
調查在6月2日至10日期間,就「當前社會環境下教師面對的政治壓力」進行問卷,收回1,185個有效回覆。問卷先就去年6月反送中運動以來,在個人層面方面的影響。78.8%的教師「擔心被家長或其他社會人士作政治投訴」;80.8%「擔心因個人立場而被網上起底」;68.8%「擔心被校內政見不同的同事(包括下屬)監視或投訴」;68.4%「擔心因政見不同而被上級施壓」。
雖然91.1%受教師不同意「教師不應在私人社交平台發表政見」,但64.6%指出,有「減少甚至停用社交媒體」,有59.1%更表示有「避免出席合法集會、遊行」。教協認為,反映教師的個人自由及權利已受到侵蝕。
80.3%的教師表示,「在教學時避開敏感議題」。有35.5%表示,有被上司要求避免教授與政治相關的課題。91.0%教師並不同意「學校應禁止學生討論政治敏感議題」。教協指,調查反映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教學已直接受到影響。政治相關的議題,不但是學校正規課程的一部份,也是學校公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學校早已累積豐富經驗去處理「敏感」議題,但隨著教學環境的惡化,即使是持平客觀地討論,列舉不同意見,也會被扭曲為偏頗而遭到檢舉。
調查又指,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認為「教育局、政府」、「建制派人士及團體」及「內地官方機構及媒體」有向教育界施加政治壓力。其中,佔84.1%認為「教育局、政府」向教育界施加「很大壓力」。
當局在教育範疇的處理手法,令絕大部份受訪者認為有負面或極負面的影響,無論是「對個人教學工作環境的信心」認為負面的佔85.8%、「對教育專業自主的信心」認為負面亦佔90.0%、「對香港教育發展的信心」負面的佔91.8%,以及「對教育局、政府的信心」負面佔92.1%,認為有正面影響的,不足5%。
6月17日下午港聞
3;香港民主黨促英國放寬 BNO 居英權予97後年輕人
4;港府公佈限聚令人數放寬至50 食肆取消人數限制
3;香港民主黨促英國放寬 BNO 居英權予97後年輕人
- 香港民主黨促英國放寬 BNO 居英權予97後年輕人
中共人大強推「港版國安法」,即將在港立法實施,引起香港社會巨大憂慮。英國內政大臣彭黛玲(Priti Patel)向英國首相約翰遜建議幫助香港BNO持有人居留及入籍途徑。週三(17日)香港民主黨歡迎英國政府內部就相關議題的共識,也希望英國能擴展對於97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協助受政治檢控的市民等。
香港民主黨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劉慧卿表示,港版國安法嚴重違反《中英聯合聲明》,英國作為簽署《聲明》的另一方,須對香港人履行責任。民主黨已因此去信英國政府,希望當局正視香港BNO持有人的訴求。
民主黨國際事務委員會委員袁海文則表示,很多在1997年前出生的香港人由於種種原因並未申請BNO,因此英國政府有責任照顧和協助這批人。他又表示,希望英國政府可以設立一個新的政策照顧1997年後出生的年輕人,特別是18至23歲群組的工作或讀書簽證。
劉慧卿表示,對於因參與示威面臨刑事檢控的人士,因有紀錄在案,有可能會影響申請,因此希望英方也予以考慮,不要拒絕他們的申請。
4;港府公佈限聚令人數放寬至50 食肆取消人數限制
- 4;港府公佈限聚令人數放寬至50 食肆取消人數限制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昨(16日)召開記者會,公佈港府最新安排。包括公眾場所限制群組聚集人數由8人放寬至50人,並取消食肆每檯人數限制,所有新安排將於6月19日凌晨零時生效,為期14天。
陳肇始表示,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是因為香港疫情漸趨平穩,且病毒無法根除的共識日益升高,各國都在放寬人員聚集限制,且未來社會需要進入「新常態」,市民亦有恢復生活的訴求,因此政府決定將限制聚集人數放寬至50人,強調無政治考慮。
她指出,限聚令人數限制與餐飲業人數限制分開處理;為讓市民進一步恢復社交活動,決定把豁免禁聚令的處所延展至餐飲業務處所,市民可舉行婚宴在內的不同類型的宴會。
對於卡拉OK房、派對房間及健身中心等場所,聚集人數由8人放寬至16人;酒吧、酒館等高風險場所限制人數則由4人擴至8人。另外,這些處所仍需遵守防疫措施,如枱與枱之間需相隔1.5米,客人進店前需接受體溫量度。
陳肇始提到,即使海洋公園、籃球場等公眾娛樂場所的措施有所放寬,主辦單位均會確保消毒、人流限制等措施;執法人員在巡查食肆、餐飲業務處所的過程中也發現整體狀況大致良好,多數商家都有配合政府有關場所規定。她又說,維持適當的社交距離、減少社交接觸始終是大前提,目前大型群組聚集仍有公共衛生風險,不建議完全放寬限聚令,政府會繼續監察情況,探討進一步放寬措施的可行性。#
負責編輯:趙聖韻
看新媒體創作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