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媒體2020年08月25日訊】(香港記者屏潔綜合報導)周二(25日)上午港聞
1;民主黨委任香港民研調查 考慮「雙門檻」定去留
2;香港現全球首宗康復後再感染個案 專家:免疫不足維持4個半月
1;民主黨委任香港民研調查 考慮「雙門檻」定去留
香港政府押後立法會選舉,中共人大決定現屆議員延任一年,民主派議員的去留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8月24日,民主黨公佈將委任香港民意研究所進行全港性民調,以決定是否留守立法會。民主黨強調,無論結果如何,藉此團結民主派一致對抗暴政。
民主黨代表、民意研究所行政總監鍾庭耀等8月24日召開會議。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表示,全港性民調的安排細節會交由鍾庭耀交代,以維持更有公信力。他透露,鍾庭耀希望邀請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合作今次的民調,目標9月下旬、即今屆立法會原定任期結束前進行。
香港民研曾於21日公布就立法會延任的民調,有逾60%的受訪者反對民主派留任。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則引述鍾庭耀所指,結果屬參考性而非結論性,希望可作一次全港、科學抽樣的民調。民主黨強調會絕對遵從專家獨立意見,不會就問卷或門檻設計有任何意見。
林卓廷還說,最重要是表態之前,大家是否明白「去」與「留」的優劣,以及「去」與「留」之後的後果。如放棄議會陣線,可能面對眾多惡法,例如「明日大嶼」計劃涉及過萬億資金,讓中共財團和商家掏空港人的庫房、儲備。大灣區可能幾十萬人會來到香港投票,影響區議會及立法會的選舉結果,最終導致民主派長期大敗。
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監鍾劍華表示,預計最早本週五(28日)可公佈民調的細節,建議以1,000人為調查目標,但民主黨希望可爭取更大公約數,並可作分組分析,他認為最多3,000人已足夠。一般重大決策會要以三分二為基準,以簡單多數決定風險較大,如英國脫歐般,幾個百分點差距令國家做如此重大決定,最後政府要下台。#
2;香港現全球首宗康復後再感染個案 專家:免疫不足維持4個半月
香港出現全球首宗感染武漢肺炎病毒康復後,再受感染個案。港大醫學院8月24日公佈,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團隊,經過基因排序檢測,男子的首次感染與第二次感染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顯不同。
香港衛生署證實,33歲的男患者在今年3月底確診感染武漢肺炎後入院接受治療,4月中康復出院,但本月外遊返港後再度確診。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男患者首次被確診時有出現呼吸道症狀,而第二次則無病症,他是由外地返港在機場做病毒檢測時,才發現受到感染。袁國勇指出,從患者身上檢測到的病毒,與前一次感染的病毒做對比,發現有不同的基因分支,由此確定其身上攜帶的並非之前的病毒殘餘,屬於再感染。
港大團隊研究發現,患者首次感染時的病毒株接近今年3、4月期間,在美國、英國收集到的病毒樣本,而第二次感染時,則接近7、8月在瑞士、英國收集到的病毒樣本。
團隊研究證明,即使通過感染病毒而達至自然免疫,其免疫力也只能在短時間內維持。即使曾感染後而康復的人士,也需接受疫苗注射。團隊表示,這代表武漢肺炎病毒會如普通流感病毒一樣,持續在人群中存在。
港大醫學院臨床教授、兼助理院長孔繁毅直言,個案證實屬全球第一宗,相信外國亦有好多此類病例。如同流感病毒每半年、一年都會有抗原漂移,但武漢肺炎病毒的變化更頻密。他警告,即使康復者亦應接種疫苗,因為抗體在3至6個月就開始減少,到6個月後就已經測不到。#
8月25日下午港聞
3;首宗被控違國安法青年保釋申請遭拒 還押下月6日再審
4;民權觀察:港府砌詞DQ民主派毀選舉認受性
3;首宗被控違國安法青年保釋申請遭拒 還押下月6日再審
23歲男青年於今年7月1日《港區國安法》生效日,駕駛插著「光復香港 時代革命」旗幟的電單車撞向3名警員,及後成為首名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的被捕者,一直扣押至今。他早前向高等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及保釋,上週高院拒批人身保護令。8月25日法官再拒絕其保釋申請。
被告今次由資深大律師駱應淦作代表。高等法院法官李運騰在庭上頒布裁決,指他在沒有考慮《港區國安法》第42條的情況,僅考慮《刑事訴訟程序條例》及被告的背景資料,認為被告在保釋期間或有重犯或潛逃的機會,因此拒絕其保釋申請。待10月6日西九龍裁判法院再次提堂。
控罪指,23歲唐英傑於今年7月1日在灣仔的菲林明道一帶,煽動他人組織、策劃、實施或者參與實施旨在分裂國家、破壞國家統一行為,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第20條及第21條「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
其次項控罪指,被告於同日同場,為脅迫中央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或威嚇公眾以圖實現政治主張,實施造成或意圖造成嚴重社會危害恐怖活動,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第24條的「恐怖活動」罪。#
4;民權觀察:港府砌詞DQ民主派毀選舉認受性
- 網絡圖片
香港政府早前押後立法會選舉,選舉主任高調「DQ」12名民主派參選人。香港人權組織「民權觀察」8月24日公布就原定今年立法會選舉的最新報告,批評政府明顯根據《港區國安法》的框架及條文,針對參選人的政治取態進行審查,以及選舉主任衡量參選人的準則不一,理據偏頗、欠缺嚴謹的法律依據,有違程序公義,並不符合國際人權標準。
民權觀察歸納了選舉主任DQ候選人的五項主要理由,最多候選人被指控「尋求外國干預」,有多達9人;被指「反對國安法」和「否決議案及預算案」的各有7人,另3人被指「提倡獨立或自決」,還有3名候選人因其「政治聯繫」被DQ。其中,參選九龍東的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五項全中,中西區區議員梁晃維、公民黨參選人鄭達鴻也分別佔四項。
民權觀察成員王浩賢強烈批評政府粗暴干預選舉。他說:「政府濫權褫奪候選人資格已經成為新常態,而且規模越來越大,理據越見牽強,令選舉的公信力及認受性受到根本的傷害。」
民權觀察強調,一個真正民主、有效的選舉,同時需要確保選民可以自由地作出選擇。今屆被裁定提名無效的12名參選人中,9名是民主派初選高票出線的代表,共獲29.8萬名市民授權參選。當局褫奪他們的選舉資格,既是無視民意,亦等同限制數以十萬計選民的選擇。#
、
負責編輯:卿韻
看新媒體創作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