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劉超祺博士 2020年9月10日修訂
教師頌讚
《師恩頌》
1966年10月5日,「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通過了《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書》,呼籲社會人士對全球教師的關注,並協助教師維護自身的權益。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訂定每年的10月5日為「世界教師日」/「國際教師日」(World Teachers’ Day),旨在讚揚和感謝全世界的老師為教育事業和人類作出的貢獻,和協助教師維護自身權益,「世界教師日」/「國際教師日」得到一百多個國家承認。另外,美國的「教師節」訂在5月的第一個星期二,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的「教師節」都訂在每年的9月10日,臺灣的「教師節」訂在每年的9月28日,這一天正是中國教育先驅孔子的誕辰。
《師恩頌》歌詞提到:「有誰能知道您的心酸?有誰能知道您的艱難?有誰能知道您付出的心血?有誰能知道您承受的一切?」歌詞中的「您」,你知道是指那一位呢?
許冠傑《學生哥》
古代的中國出了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學家,他就是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英語譯作“Confucius”(「孔夫子」),生於中國的春秋末期,即約公元前551年至約公元前479年,是古代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學家。
孔子23歲開始在鄉間講學,此後,孔子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廣收門生,共收門生三千人,學有所成、對社會和國家有建樹的有七十二人。孔子將一生奉獻給教育,倡導「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精神,開民間私人講學的先驅,將知識流傳至一般百姓,打破了之前只由皇室、貴族所專有學習知識和禮教的習慣,亦開拓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討論人生哲學、政治管理之先河。被後人尊稱為「萬世師表」和「至聖先師」。
至於著作方面,學者推測孔子曾經著作《春秋》,注釋《易經》,修訂《禮記》、《樂記》,編輯《書經》,《論語》就由他的弟子編纂(粵音「轉」)。孔子說他一生「述而不著」,即是說他只是教導學生,不會著書立說,事關在孔子之前只有官方的記錄,民間的著作要在孔子之後才出現,但是,因為孔子是「儒家」的創始人,因此,「儒家」的著作其實都應該與他有關。
李麗華《讀書郎》
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即公元前479年3月9日,孔子逝世,終年七十三歲。回首孔子的一生,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粵音「如」)矩。」以上這段說話出自《論語‧為政第二》,孔子的意思應該是說:他十五歲就立志求學,到了三十歲就定下志向,到了四十歲就能堅定做人的信念,到了五十歲就能明白到天命和命數,到了六十歲就能體察到知識內涵和人生的意義,到了七十歲就能憑著內心去做事而不會行差踏錯。
香港兒童音樂劇團合唱電影《五個孩子的校長》插曲《小太陽》
在《論語‧顏淵第二》中,孔子教導冉(粵音「染」)雍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冉雍品德優良,又有政治才幹,孔子就以治國的方向來教導冉雍達到「仁」的境界,就是:自己不能接受的事就不要強加於人、強加於人民,能夠這樣子去做,家人、人民對你都沒有怨恨,這就是行仁政。
Lulu主唱電影“To Sir With Love”(《桃李滿門》)插曲“To Sir With Love”
“To Sir With Love”是一套1967年的英國電影,講述一位男教師以愛心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將一班流氓學生教回正軌的感人故事,甚獲好評,對當年的老師和學生都起到正面的鼓舞作用。
李叔同《送別》
在「因材施教」的教育精神方面,可以從孔子教導不同學生如何達致「仁」的人生哲理中可見一斑。
在《論語‧子路第十三》中,孔子教導曾子說:「剛、毅、木、訥,近仁」曾子向來不拘小節而帶有點狂妄的性格,於是,孔子教導曾子要達到「仁」的境界就是:做人要「剛、毅、木、訥」,「剛」就是無欲無求,「毅」就是果斷,「木」就是樸實,「訥」就是說話謹慎,只要曾子做好這四種品德,再加上他自己其他優良的修養,就必定可以達到「仁」的境界。
1920年代到1940年代,《送別》可以說是當時膾炙人口、在當時新式學堂流行的「校園民歌」,很多學生以至老師都唱到琅琅上口。
《師恩深,一生深》
在《論語.雍也第六》中,孔子教導子貢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子貢善於雄辯,巧言令色,有濟世之才,孔子就這樣子教導子貢,對他說:要做到「仁」的地步就從自身做起,自己明白人生的哲理,自己又在立身處世上做好,再推己及人,就能以身作則,這就是達到「仁」的方法。
吉隆坡康樂華小歌詠隊演唱《教師頌》
在《論語‧顏淵第十二》,孔子教導顏淵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粵音「然」)。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再追問,孔子就解釋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但是重心性修為,孔子教導顏淵的時候就著重細節,孔子說:「克制自己的私欲私利,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合乎禮教,這就做到『仁』了。哪一天人能夠做到這一點,國家就能歸回到『仁德』的地步。修行仁德是要由自己做起。」顏淵再追問如何「克己復禮」,孔子就解釋說:「不合乎禮教的不能夠看、不能夠聽、不能夠說、更不能夠做。」
貝瓦新動力兒歌《孔夫子》
孔子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學家,也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儒家思想亦奠定了中華文化與中國傳統道德的基石。
《良師頌》
在「孔誕」當日,華人社會通常都有「祭孔大典」。從漢朝開始,「祭孔大典」的儀式包括音樂表演、舞蹈表演、呈獻三牲酒醴等祭品,以表示尊師重道。隋朝在山東曲阜興建了一所「孔廟」,亦稱為「文廟」,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文教中心。到了今日,為了慶祝「孔誕」,海內外已經建造了1,300多間「孔廟」。
結語
“Education is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which you can use to change the world.”這句說話出自1994至1999年在任的南非總統Nelson Mandela(孟德拉),中文意譯就是:教育是最有威力的武器,它能夠改變世界。你們又認不認同呢?#
負責編輯:卿韻
看新媒體創作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