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美國金融犯罪執法密件 港滙豐容許龐氏騙局轉移數千萬美元

970×90

【看新媒體202009月22日訊】(香港記者屏潔綜合報導)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920日發表《FinCEN 檔案》調查報告,披露香港滙豐銀行在明知龐氏式騙局「WCM777」已被美國多個州禁止營運的情況下,仍容許詐騙者轉帳3筆款至香港,合共逾3000萬美元的巨額。

報告引述權威部門稱,詐騙者是美籍華裔男子徐明營運一個「WCM777」龐氏騙局,至今騙取8000萬美元。「WCM777」的主要投資者在美國的亞裔和拉丁裔移民,該公司持有人騙取資金後,用於購買兩個高爾夫球場,約7,000平方呎的豪宅,一顆39.8卡拉鑽石,以及在非洲國家塞拉利昂(Sierra Leone)的採礦權。

據稱,詐騙者徐明在美國洛杉磯任職教會牧師。他聲稱自己經營投資銀行,投資100天可獲利100%。徐明通過社交網絡、線上研討會及巡迴研討會等方式招攬會員和投資者,誘惑其發展「下線」賺取佣金,共騙取8,000萬美元。

加州監管局於20139月通知滙豐銀行,正在調查「WCM777」以及向加州居民發出詐騙警告。加州、科羅拉多州和馬薩諸塞州因「WCM777」銷售未經註冊的投資產品,均對其採取行動。徐明在2017年因涉及與龐氏騙局相關的罪行在中國被捕,判監3年。

BBC報道說,滙豐銀行雖然報告了可疑交易,但沒有採取行動。直到20144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立案起訴騙徒後,「WCM777」在香港滙豐銀行的賬號才被關閉,而當時賬戶內幾乎已沒有餘額。涉案的徐明向ICIJ表示,滙豐銀行當時並沒有就他的銀行業務和他洽談。

BBC引述ICIJ 分析,2011年至2017年,滙豐銀行發現經香港賬戶進行的可疑轉賬超過15億美元,其中約9億美元與犯罪活動有關。但滙豐銀行的SAR報告沒有提供賬戶用戶的關鍵信息,包括誰是收益賬戶的最終持有者,以及大筆資金來自哪裡等。

美國金融犯罪執法網在《FinCEN 檔案》指出,摩根大通、滙豐、渣打、德意志、紐約梅隆等知名銀行,儘管曾因不當行為被美國起訴或罰款,卻繼續幫被國際制裁的國家、犯罪網絡、貪腐者等提供資金轉移服務。#

 

 

負責編輯:卿韻

看新媒體創作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

970×90

Related posts

9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