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媒體2020年09月03日訊】(香港記者屏潔綜合報導)周四(03日)上午港聞
1;港府全民檢測遇冷場 專家承認欠代表性
2;黎智英被控刑事恐嚇案 法庭裁定罪名不成立
1;港府全民檢測遇冷場 專家承認欠代表性
- 港府全民檢測遇冷場 專家承認欠代表性 (看新媒體合成圖片)圖片來源:網絡
香港政府借防疫力推「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於9月1日正式實施,截至9月2日傍晚共約78萬人在網上預約,佔全港人口一成,情況較預期差。有專家坦言人數未足夠代表性,也有議員認爲即使全港700萬人做測試,過了一至二週後檢測亦無意義。
全民「普及社區檢測計劃」頭一日已經上演一場政治秀,特首林鄭月娥帶頭率領一眾官員做檢視,政府專家顧問到場以身作則,全體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亦在立會大樓內做檢測,鬧出拍照爭位的笑話。
港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在電臺節目上表示,預約人數不算很多,若最終只有百多萬人參與檢測,未必有足夠代表,他又說,若全民檢測能找出很多確診者,港人或會「一窩蜂」衝去接受檢測。
許樹昌認爲目前檢測中心30分鐘爲一個時段相對鬆動,可縮短每節時間或延長中心開放時間。他建議若某些檢測中心較多人揀選,可以延長多一個星期檢測期。
負責統籌計劃的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也表示,星期三有82個檢測中心滿額,週四起會增加預約名額,不排除會延長個別中心的檢測日期。
同日,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在疫情記者會上鼓勵港人網上預約,認爲港人排隊等檢測的情況不算踴躍。她強調港人沒必要天天進行檢測,指相關檢測的作用只在於找出「這一刻或這一段時間有無隱形患者」。
本身是醫生的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則重申,檢測人數的意義不大。他說:「因爲關口守得不穩陣(穩妥),又無禁足令,測試完到處走,即使700萬人做,過了7至14日後已經無意義。」他形容全民檢測是「大龍鳳」(做一場戲),批評港府每週耗資過億港元,是浪費資源。#
2;黎智英被控刑事恐嚇案 法庭裁定罪名不成立
- 黎智英被控刑事恐嚇案 法庭裁定罪名不成立 (看新媒體合成圖片)圖片來源蘋果
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於 2017 年參與六四晚會期間,被指在維多利亞公園內恐嚇一名《東方日報》的男記者。事後,黎智英被控刑事恐嚇罪,他早前否認控罪。案件9月3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被裁定罪名不成立。
案情指,黎智英於 2017 年6月4日在維多利亞公園內的音樂亭附近,以粗口指罵一名《東方日報》的男記者,並揚言「我實搵人搞你」、「我影X咗你相」等。意圖使男記者受驚,及感覺人身遭受傷害。事後要接受精神科治療,被醫生診斷患上「適應障礙症」及憂鬱情緒。
裁判官裁決時指,控方須證明兩項控罪元素,才可裁定黎智英的罪名成立:首先,要確實被告作出威嚇會使事主的身體受到傷害;其次,被告要有意圖使事主受驚。法庭審視證供時,不但考慮其作供的舉止、神態,亦會仔細考量作供內容情節,是否合理及內在的可能性。
裁判官指出,本案重點在於黎智英在案發時向事主所作出的言論,是否因被挑釁而在盛怒下所言。裁判官接納黎智英在警誡下的解釋,他做出言論時,未有打算有後續的行為,僅衝口而出。至於案中的「搞」字,可以理解很多動作,不可單一為威嚇會使事主身體受到傷害。
裁判官認為,事主庭上作供不誠實亦不可靠,尤其在盤問下,對於簡單直接的問題,亦多次迴避並自我保護。官又稱,案發現場舉行大型公眾活動,聲音嘈雜,有警察在場,也有大量傳媒拍攝,雖然黎智英被指說話大聲,但大聲並非定罪的決定性因素。#
9月3日下午港聞
3;「理大事件」涉嫌非法集結拒絕保釋 港警再拘捕27人
4;香港區議員發聯署 促中共交回12名被送中的青年
3;「理大事件」涉嫌非法集結拒絕保釋 港警再拘捕27人
- 圍攻香港理工大學事件(看新媒體合成圖片)
香港去年反送中運動,大批示威者與警方在香港理工大學周邊爆發衝突,一批市民聚集校園外聲援而被拘捕,但大部份人均拒絕保釋。警方於9月2日清晨,再以涉嫌「非法集結」等罪拘捕27人。
香港警方表示,經過9個多月的搜證及調查,重新以涉嫌「非法集結」罪拘捕25名「踢保」人士,另有2人早前同樣拒絕擔保,共27人。當中包括1名教師,15名大專學生,2名未成年學生,以及文員、侍應等,年齡由16至37歲。1女子更因藏有雷射筆,被加控「藏有攻擊性武器」罪。
警方又指,還有部份疑犯未能尋獲,會繼續追緝,但未有交代人數。案件將下周三(9 月9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再轉至區域法院審訊。
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高級警司何振東形容,去年11月18日的「理大事件」是香港史上最大的事件,造成大面積破壞及警員受傷,稱涉及非常大量調查、蒐證及舉證工作,又指示威者以「無差別嚴重傷人行為」,令沒有穿著防暴裝備的傳媒聯絡隊警員中箭受傷。#
4;香港區議員發聯署 促中共交回12名被送中的青年
12名曾參與反送中運動被捕的香港青年,於上月23日前往台灣時,被中共海警巡邏艇截獲,目前被關押在深圳市鹽田看守所。香港有區議員9月2日發起聯署,要求港府向中方交還「被送中」的12名青年,保障他們人身安全、免受酷刑對待及公平審訊的基本權利。
港媒《蘋果日報》報導,沙田區議員、沙田區政副召集人趙柱幫發起聯署,促請港府盡快向中方提交回被拘留逾10日的年青人。議員批評港府採取消極冷處理,置港人於政治黑獄,希望能有10萬人支持。
聲明指,從不同新聞得悉,12人目前在深圳鹽田看守所,按中國內地公檢機制,檢控整個刑事過程歷時至少半年,一旦偷渡罪成,他們將在內地服刑,出獄後則被遣返香港,就其早前干犯的香港法例再接受審訊。至於「香港故事」成員李宇軒涉嫌觸犯《港區國安法》,更有律師預料將在內地審理。
聲明引述人權觀察指,中國司法系統經常發生任意拘留、酷刑、虐待及嚴重侵犯公正審判權,並存在各種未經審訊下,將人拘押與外界隔絕的各種情況。內地司法機關無法獨立於政府及中國共產黨,令問題雪上加霜。
鑑於中國司法系統不公,黑獄冤案屢見不鮮,因此共同聯署,促請香港特區政府盡快向公眾交代12名被捕港人的身份、涉及罪名、扣留情況等問題。並要求港府盡快向中國提出交回被扣留的12人,確保港人享有《基本法》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的保障。#
負責編輯:卿韻
看新媒體創作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