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媒體2020年09月xx日訊】(香港記者屏潔綜合報導)周五(11日)上午港聞
1;被盜名登記做「全民檢測」 周庭譏諷港府造數
2;《木蘭辭》變《林鄭辭》 台灣學者諷習與林鄭鎮壓港人
1;被盜名登記做「全民檢測」 周庭譏諷港府造數
- 網絡圖片(看新媒體合成)
香港政府為抗疫推出「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日前宣佈再延長至下周一(14日)結束。當局聲稱截至9月10日晚,累計完成約134.4萬個樣本檢測,佔香港總人口約兩成。不過,爆出有過百宗個人資料被盜用事件。前香港眾志成員周庭亦透露被人盜用身份登記,質疑全民檢測數字不可信,並指「你話有13億人參加我都相信。」
周庭9月10日於 Facebook 上表示,指前日( 9 日)突然收到香港政府的短訊,稱其身份證號碼已登記參加社區檢測計劃,提醒她去大角咀體育館接受檢測。她當時感到「好奇怪」,「我根本就冇登記參加檢測,又點解會收到政府嘅短信呢?」
周庭還說,自己的身份證號碼竟然出現「被登記」的情況,質疑港府公佈的參與檢測人數,「唔講仲以為係建制派搞緊簽名,咁搞法,你話有 13 億人參加檢測我都信啦。」
同日,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被問及再延長檢測計劃,是否希望「造靚條數」,他就回應,不是看參與人數,而是「願檢盡檢」,希望尋找出社區內的隱形患者。對於有260宗被盜用資料登記的情況,他稱已交由警方處理。
另外,有教師向港媒《蘋果日報》爆料,指3間連鎖私立幼稚園「強烈建議」全體教職員參與檢測,還有學校要求教師提交檢測結果,否則不能開學,對老師構成巨大的壓力,亦令人覺得「自願」性質的檢測計劃變質。#
2;《木蘭辭》變《林鄭辭》 台灣學者諷習與林鄭鎮壓港人
- 網絡圖片(看新媒體合成)
台灣東吳大學助理教授呂秋遠9月8日在Facebook貼出長篇《林鄭辭》,沿用了民眾耳熟能詳的《木蘭辭》的格式,諷刺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對香港人的鎮壓行為。
《林鄭辭》詳細記錄,從去年開始的香港反送中運動以來,北京和港府利用警察部門對民眾採取的暴力行為,該詩詞描繪了在這場鎮壓民主活動中的香港眾生百態像,同時也譏諷當權者不為百姓生計考慮。
同時,這首《林鄭辭》也意在呼籲台灣民眾不要去支持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呂秋遠更在Facebook上貼出的後記部份說,「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反正別人想去看,我也阻止不了……但是,我想提醒一下還沒去看、想去看的朋友:
港警前兩天公然在街頭捕抓12歲的女孩,把她飛撲在地,只因為她跟哥哥逛街,形跡可疑,違反限聚令。
港警以催淚彈無差別地鐵民眾,只為了追捕所謂的『疑犯』。港警在路上,只要『懷疑』民眾疑似反港府,就可以逮捕拘留,已經有許多人消失、被性侵、謀殺。
這些種種反人權的行為,包括性侵、暴力、流血、鎮壓,都是這些港府治下的黑警所為,而劉亦菲公開表態支持警察。」
《林鄭辭》全文如下:
「砰砰復砰砰,林鄭當特首,不聞公文聲,唯聞女嘆息。林鄭何所思?林鄭何所憶?腦袋無所思,腦袋
無記憶。
昨夜見軍帖,主席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港民。主席無心肝,林鄭無長腦,願為僱黑警,從此替習征。
九龍買手銬,新界買槍械,灣仔買催淚,赤柱蓋大監。旦辭主席去,暮宿黃大仙,不聞主席喚林鄭,但聞黃大仙廟聲沸沸。
旦辭黃大仙,暮宿太平山,不聞主席喚林鄭,但聞香港黑警聲啾啾。地鐵放催淚,人民跑若飛,怒氣傳警棍,全身防彈衣。孩子百戰死,黑警蒙面龜。
歸來見主席,主席坐會堂,香港命運轉,中國一定強。主席問所欲,林鄭不用尚書郎,願住香港千里屋,協助共產黨。
人民聞女來,移民相扶將;藝人聞妹來,拍片理紅妝;黑警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關我金鐘門,坐她添馬床;迫我脫口罩,著她防彈衣;
當窗理白鬢,對鏡老珠黃。出門看百姓,人民皆驚惶:統治已三年,知道林鄭殺人王。林鄭腳撲朔,黑警眼迷離,兩凶傍港走,安能辨我是兇手?」#
下午港聞
3;15歲少女陳彥霖死因研訊 陪審團一致裁「死因存疑」
4;法官何俊堯判反送中案被告無罪 遭黨媒點名批鬥被調職
3;15歲少女陳彥霖死因研訊 陪審團一致裁「死因存疑」
- 網絡圖片(看新媒體合成)
去年反送中運動,15歲少女陳彥霖被發現赤祼浮屍海面,警方聲稱死於自殺,無可疑。及後遺體被迅速火化。死因裁判法庭研訊經過 11 天,傳召 32 位證人。裁判官於9月11日總結證供,以及引導陪審團裁決,由2男3女組成的陪審團一致裁定陳彥霖「死因存疑」。
死因裁判官高偉雄總結時指,死因庭剔除「非法被殺」及「死於自殺」選項,陪審團可在「死於意外」或「死因存疑」兩個選項中達成裁決。官又指,沒有證據顯示彥霖被人襲擊致死,亦未有證據顯示她與別人積有仇怨,或因參與活動而遭受人身傷害;病理報告沒有顯示她受藥物或毒品影響,雖然有機會因屍體腐化,未能顯示微細傷口,但法庭重申不能在沒有證據下猜測,故這選項遭剔除。
裁判官向彥霖的媽媽表示,對彥霖的死亡感到非常難過,尤其不少證供可見彥霖死前入讀想讀的科目,以及其對家人及朋友都很好。官又指,明白彥霖死後至今日,陳母遭遇的事不是愉快經歷,在法院外遇到滋擾事件,希望庭上證供可釋除公眾部份疑慮,「至少還你少少公道」,冀陳母盡快回復正常生活,祝願她與家人身體健康。#
4;法官何俊堯判反送中案被告無罪 遭黨媒點名批鬥被調職
- 網絡圖片(看新媒體合成)
香港東區裁判法院裁判官何俊堯,因在處理多宗反送中案件判被捕者無罪,被建制派議員投訴立場偏頗、裁決不公,近日更遭到中共喉舌《大公報》《文匯報》的抨擊。期後何俊堯傳出被調職,暫時不再審理任何刑事案件。
綜合港媒消息,何俊堯法官在法律界的評價頗高,被不少人認為是未來可晉升區域法院的法官。他曾在審理區議員仇栩欣涉嫌北角襲警案,批評2名警察「大話冚大話」,供詞不實,最後裁定仇栩欣及另一被告無罪釋放。事後,支持港警的建制派議員大為不滿,在網上發起投訴何俊堯的行動。
何法官亦於9月9日,裁定一名17歲男學生因藏雷射筆和噴漆,涉嫌「管有攻擊性武器」等罪不成立。判決隨即遭到《大公報》刊文批鬥,指何官「一再放生黑暴被告」、「警方抓人、法官放人」,「香港司法的恥辱」等。另被點名批評的還有:李子賢、羅德泉、嚴舜儀、外籍錢禮法官,指他們批准保釋的被告潛逃的情況。
據悉,何俊堯法官在9月7日已被傳出調職消息,從裁判法院被調往高等法院任副司法常務官,職務為「刑事案件排期法官」,暫時不再審理任何刑事案件。
香港大學法律學者張達明表示,左派報章「有組織性」的報導或反映中央的意見,對法官的抨擊,無疑對香港的司法制度造成很大衝擊。他又指,這些報章的言論,某種層度上預示香港的政治走向。
#
負責編輯:卿韻
看新媒體創作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