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媒體2020年09月23日訊】(香港記者屏潔綜合報導)周三(23日)上午港聞
1;陳同佳涉嫌台灣殺人案 女死者父母發公開信 促到台灣自首
2;港府最高決策機構民望創新低 鍾劍華:斷崖式下跌
1;陳同佳涉嫌台灣殺人案 女死者父母發公開信 促到台灣自首
- 網絡圖片(看新媒體合成)
觸發香港反修例運動的台灣殺人案,事隔一年仍未解決。疑犯陳同佳於去年10月在香港因洗黑錢罪刑滿出獄,曾承諾會到台灣投案,至今未見兌現。9月23日女死者潘曉穎的父母透過港媒《立場新聞》,向疑犯陳同佳發出公開信,要求陳同佳回應何時會到台灣自首。
《立場新聞》9月23日報導,女死者潘曉穎的父母向陳同佳發放公開信,促陳同佳親自回應何時赴台,並強調台灣已開通「特別聯繫窗口」,隨時準備陳投案,質疑陳同佳為何「龜縮」。
女死者的父母在公開信中指,「人在做,天在看,天綱恢恢,疏而不漏」,要求陳同佳盡快兌現承諾、赴台灣投案,才能對得起他自己,對得起女死者。又指他們的女兒是一名善良、乖巧的普通少女,事發前本著愉快心情與陳同行,但卻遭到陳的殺害。
另外,特首林鄭月娥於周二(22日)向潘曉穎的父母慰問,希望能夠釋懷。林鄭指,當局最近就其他事與台灣溝通,都得不到回應,她看不到由特區政府出面有甚麼好處。指陳同佳在港的違法行為已受到懲治,法理上已是自由人。而赴台歸案的問題,適合由管浩鳴或其他人士協助。
身兼中共北京市政協委員、香港聖公會教省秘書長管浩鳴回應傳媒查詢,則稱自己不是陳同佳或他父母的代言人。又稱,如兩地通關後,會去台灣與律師商討有關安排。
2018年2月8日,屬情侶關係的港人陳同佳和潘曉穎共赴台灣旅遊。期間陳同佳將女友殺害,棄屍臺北捷運站外的公園草叢。陳潛逃返港,兇案才被揭發。警方以陳同佳持有潘的提款卡及多次提款,起訴洗黑錢罪,香港高等法院最後判陳4項「 處理犯罪得益罪」 成,陳於去年10月刑滿出獄。一直居住在警方安排的「安全屋」。#
2;港府最高決策機構民望創新低 鍾劍華:斷崖式下跌
- 網絡圖片(看新媒體合成)
香港民意研究所9月22日公佈港府最高決策機構——行政會議成員的民望最新調查,顯示前五位的行會成員平均得分為28.1分。而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的評分,創下2005年有紀錄以來的新低。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科系助理教授、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形容,近年港府整體民望在「斷崖式下跌」,反映其管治、認受性及威權盡失。
調查於8月底至9月初期間,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電話訪問了1008名香港市民。了解對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的認知及評分。最多受訪者提及的行會成員排名依次為:葉劉淑儀、陳智思、湯家驊、葉國謙及張宇人。但有11%錯誤回答成員名字,55%則表示未有認知。
以100分為滿分,受訪者給予前五位的行會非官守成員評分為:葉劉淑儀31分、陳智思29.5分、湯家驊26.8分、葉國謙26.7分、張宇人26.6分,五人的平均得分為28.1分。陳智思的評分創2005年有紀錄以來的新低,其餘成員評分比3月份微升1至2%。五名行會成員的平均分從2019上半年的50分,急跌了約20分,處於低位徘徊。
民研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表示,行會成員是林鄭的首席顧問,林鄭的部份決策要和行會一同宣佈,目前港人對行會成員認知度低迷,這是港府及北京要思考的問題。
他又稱,去年反送中運動爆發,當權者強調「不能退讓」,「要捍衛特首的管治威信」,但過去一年半的民調反映,行會成員、林鄭,以及問責官員的評分均「斷崖式下跌」,表示整個香港政府的管治、認受性及威權盡失。他希望政府認真看待這些數字。#
9月23日下午港聞
3;彭定康呼籲國際共同抗共 捍衛香港自由
4;港警為篩選傳媒改通例 7間大學和學院發聯署促撤銷
3;彭定康呼籲國際共同抗共 捍衛香港自由
- 網絡圖片(看新媒體合成)
香港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於9月22日出席加拿大知名智庫麥當勞. 勞雷爾(Macdonald Laurier) 研究所主辦的網上論壇,再次為香港發聲,彭定康呼籲國際採取多邊努力,應對中共的「技術極權主義 (technological totalitariansim) 」,以及呼籲各國爲逃離香港的年輕人提供庇護。
該網上論壇由加拿大智庫 麥當勞. 勞雷爾(Macdonald Laurier 研究所主持,以及香港觀察、歐洲安全政策價值觀中心等合作舉辦。出席的還包括香港眾志前主席羅冠聰、美國國務院中國政策首席顧問余茂春、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研究員馬曉月 (Mareike Ohlberg) 、香港觀察創辦人羅哲斯 (Benedict Rogers) 等人。
彭定康在論壇指出,香港的自由遭到了21世紀任何一個城市都未經歷過的最嚴重襲擊。他說,中共目前在香港所做的是要摧毀所有令香港成功的一切。 他呼籲國際社會發起多邊努力,以應對中共在香港搞的「技術極權主義」,他又呼籲爲那些逃離香港的年輕人提供「救命稻草」, 包括提供各大學的助學金。
與會的所有人均提到國際合作的重要性,認同在討論中國問題時,矛頭是中共,而非中國人民。彭定康說:「這是價值觀之戰,我們沒有對中國恐懼,而是對中共的言行感到恐懼和無法接受。」
加拿大國會議員吉努斯 (Garnett Genuis) 則指《港區國安法》不單影響香港,亦有域外法權延伸,對每個國家與全球人民都構成法治與安全威脅。
香港觀察的創辦人羅哲斯( Benedict Rogers)倡議對香港危機應採取「三管齊下」的對策,包括有針對性地制裁在港強制實施《港版國安法》的中、港官員;要求聯合國爲香港設立特使或特別觀察員;以及爲面臨嚴峻危險的、不持有英國海外公民護照(BNO) 的香港民主抗議人士提供庇護政策等。
今次論壇,最受矚目的是來自美國海軍學院東亞和軍事史教授、美國國務院國務卿政策規劃辦公室中國政策規劃首席顧問余茂春,他認為香港是個徹底失敗的「華麗實驗 (Grand Experiment) 」;一國兩制亦是徹底破產的設想,因為設想存在內部矛盾。他認為,一國是指民族主義和民族團結,但中共是專制政權,對香港人來說,無政治自由,民族主義就無任何意義。
余茂春強調,香港問題不只是中美之間的角力或戰爭,而是中共和中國人民以及自由世界的戰爭。他提醒所有人不要誤以為解放軍的角色只是單純保護中國人民,因為在中共體制下的解放軍,重心是服務中國共產黨。解放軍已涉足商業、科技、情報等多個領域。#
4;港警為篩選傳媒改通例 7間大學和學院發聯署促撤銷
- 網絡圖片(看新媒體合成)
香港警方22日修改《警察通例》,重新定義「傳媒代表」,刪除現有香港記者協會及攝影記者協會會員的內容,僅認可在港府新聞處登記的傳媒。外界批評警方是變相實行記者發牌制度。9月23日,香港7間大學和學院新聞系發表聯署,強烈敦促警方撤銷,及呼籲特區政府考慮到警隊單方面的決定對香港新聞自由的損害,停止將該建議成為政策。
發表聯署聲明的大學包括,香港大學、浸會大學、中文大學、城市大學、樹仁大學、恆生大學及珠海學院。聲明強調根據《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基本法》,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和出版等自由;以及建立和參加工會以及罷工的權利和自由。
聲明指,明白警方執法時尤其在示威當中,要辨識記者有困難,亦強調警方有權對從事非法活動的人採取執法行動,但有關修訂將等於向警員發出明確指示,可驅散無做錯事、只行使採訪自由的非主流媒體記者,認為修訂相關條例限制新聞自由,不單剝奪了非主流媒體工作的記者和為各種媒體工作、有經驗的自由記者的新聞蒐集權,還剝奪了普通公民的新聞蒐集權。
7院校新聞系強調,7家大學與院校新聞課程是香港大多數專業記者的搖籃,一直在報道有新聞價值的事件上,秉持與專業人士相同的道德守則,公平和誠實地行事。對於只因並非登記政府新聞處系統的學生媒體或獨立媒體,受到被禁止,大學新聞系和學院不能接受。因此強烈敦促警方撤銷該建議;政府亦應考慮到此舉會損害香港新聞自由,呼籲停止建議變成政策。#
負責編輯:卿韻
看新媒體創作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