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媒體2021年03月19日訊】(香港記者屏潔綜合報導)上午港聞
1;前美駐港總領事唐偉康:在港企業風險已大到不容忽視
2;被DQ民主黨區議員洪駿軒宣布眾籌 向終審法院上訴
1;前美駐港總領事唐偉康:在港企業風險已大到不容忽視
北京通過決定修改香港選舉制度後,香港進入中國共產黨直接管治階段。美國前駐港澳總領事唐偉康(Kurt Tong)近日在美國財經雜誌《巴倫周刊》撰文,「新香港」政治上被滅聲,金融市場卻繼續活躍,猶如「精神分裂」,令國際商界看不透。他警告指,在香港的企業風險已經大到不容忽視,其中最大的風險來自司法及互聯網。
唐偉康文章表示,進入「新時代」的香港,令全球政府與企業陷入認知失調。正當北京明目張膽地消滅一切有意義的政治反對聲音,香港卻繼續暢順地扮演中國最關鍵門戶的角色。最近幾週,北京發動大批關押香港的反對派領袖、有系統地剝奪了香港民選議會的權力。同時,香港金融市場的IPO(首次公開募股)吸金額再次與紐約匹敵,甚至未包括被中國監管局叫停的螞蟻金服上市巨資。
這些怪現象,唐偉康形容為「香港精神分裂」,而「一國兩制」的問題揮之不去。他說,特朗普擔任總統時,撤銷了對香港政策優惠的程序;美國傳統基金會將香港奉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長達四分一世紀後,最近也將香港完全地剔出排行榜。「真實的情況就是,香港已成為一個大陸城市了。」儘管香港市場太重要,令外國企業領袖們無法忽視,但香港現正浮現的營商風險,同樣大到不容忽視。
唐偉康警告指出,香港的政治自治權在未來十年會穩步惡化,北京已決定採取一系列包羅廣闊的行動來收緊香港的政治空間,同時讓香港在經濟上一切照舊運作。他說,「中國具體將如何達成這些互相衝突的政治與經濟目標,對香港的經濟環境影響深遠。在香港的非中國公司,因此將面臨一系列名譽、法律和營運上的全新風險,而這些風險將是難以評估。」
他還表示,商界領袖擔心中國與歐洲、北美與澳洲的關係日益惡化,但他們最深的擔憂還是與司法和互聯網相關的風險。香港過去一直擁有獨立和公正的司法體系,並致力於保障數據完整性與資訊隱私,備受國際尊崇。但在未來的政治高壓下,這些強項卻會成為香港的弱點。#
2;被DQ民主黨區議員洪駿軒宣布眾籌 向終審法院上訴
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22歲的民主黨洪駿軒以高票擊敗建制派對手鄭強峰,當選成為觀塘翠屏區議員。期後,鄭強峰以傳單誤導及涉嫌惡意抹黑,向高等法院提出「選舉呈請」。高院裁定洪駿軒「非妥為當選」,成為今屆首名被DQ的民主派區議員。3月18日洪駿軒在民主黨主席羅健熙等人的陪同下,宣布將發起眾籌,提上訴至終審法院 ,他們呼籲港人體制內外盡力背水一戰,勿令案件成為先例,成為政權和建制派對付泛民的「武器」。
洪駿軒記者會上指出,高院判決是「非常壞的先例」,自己在前年區議會選舉獲得4千多位街坊投下信任一票,不甘心輕易被建制派落敗區議員鄭強峰藉選舉呈請,推翻民意授權、DQ民主派區議員。上訴是不希望「建制派輕易推翻民意授權」成為先例。無論將來有無選舉,不想在沒有反抗的情況下去接受法庭的判決。
洪駿軒還表示,與律師團隊商討後認為上訴有一定的勝算,故決定向終院提出上訴,期間可暫保留區議員職位。而上訴費用連同早前高院的訟費等,預料開支需要約100萬港元,財政壓力龐大。因此發起網上眾籌計劃,餘款將全數捐贈至612人道支援基金。#
3月19日下午港聞
3;港人去年移居台灣激增逾八成 創下2016年來新高
4;國際特赦組織:電話卡實名制損害私隱 無監查機制
3;港人去年移居台灣激增逾八成 創下2016年來新高
自去年「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政治環境不穩,掀起港人的移民潮。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發布最新數字顯示,去年香港淨移出人口高達39800人。3月18日台灣陸委會表示,去年向台灣申請居留的香港人數首次突破萬人,定居和居留的數字也創下2016年以來的新高。
台灣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3月18日表示,去年香港申請到台灣居留的人數共有10813人,比起前年的5858人,大幅增加了84.6%,創下2016年以來的新高。他還指,在疫情管控下,仍有這麼多港人來台居留,與香港形勢及變化有關。台方會繼續密切關注。
台灣移民署統計數字顯示,自「港版國安法」正式生效後,香港人去年7月移民到台灣的個案急增,獲台灣居留許可的人數,由去年6月份的397人,上升至7月份的715人;尤其去年10月至12月的數字更分別飆升至1974人、2027人及1312人。
有移民公司顧問指出,香港人要移民台灣的方式相當多元,可依親移民即直系親屬、投資移民、創業移民、技術移民及留學移民。由於近年台灣放寬技術移民,成功率更高,審批時間更快。#
4;國際特赦組織:電話卡實名制損害私隱 無監查機制
- 網絡圖片(看新媒體合成)
香港政府推電話卡實名諮詢期即將於3月20日結速,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19日向政府提交意見書,認為電話卡實名制有機會涉及「無差別」大規模收集、儲存、監控、截取個人或特定群組資料,令公眾難以匿名使用流動通訊工具,可能會損害公眾的私隱權。
國際特赦組織在意見書表示,聯合國言論自由權問題特別報告員David Kaye,於2015年曾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提交報告,指禁止匿名勢將影響言論自由,令政府可監控個人及傳媒,連帶侵犯和平集會、結社等其他基本人權。
意見書還指,相關條例容許執法機關偵查「嚴重罪行」時,毋須獲得法庭手令亦能要求電訊供應商交出用戶登記資料,但條文中不但就「嚴重罪行」的定義含糊,酌情權亦過大,認為當局至今仍不肯承諾不會擴闊資料收集範圍,諮詢文件也沒有提及或建議設立任何獨立的監察機制。
國際特赦認為,措施不應針對傳媒、「吹哨者」等致力揭露侵犯人權事件的人士;建議港府額外設立一個獨立監察機構,確保公民權益得到法律保障。#
負責編輯:卿韻
看新媒體創作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
。。。。。。。。。。。。。。。。
訂閱【看新媒體】Youtube 打開小鈴鐺
支持我們:info@visionvnm.com
網站:www.visionmedia.news
FB: https://www.facebook.com/visionmedia.new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VisionVNM
Youtube:https://youtube.com/channel/UCllXFV199SNghEWFgc0y_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