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媒體2021年06月08日訊】(香港記者屏潔綜合報導)上午港聞
1;2名港大教授遭學生舉報涉觸犯《國安法》 教授:感到絕望與恐懼
2;調查:香港學童身心健康狀況低於國際 建議家人多溝通及支援
1;2名港大教授遭學生舉報涉觸犯《國安法》 教授:感到絕望與恐懼
《港區國安法》在香港教育界掀起「文革式舉報」腥風,嚴重侵蝕香港言論及學術自由。近日,有外媒報道,香港大學一群教授在5月就國安法對學術研究的影響進行閉門會議,席間有匿名教授直言,打壓令教職員均感到「『傷心』和『失望』也不足以形容那種絕望和恐懼」。該校至少有2名教授遭到研究生以國安法熱線舉報涉嫌違法。
美國《大西洋》雜誌刊登標題為《學術自由如何終結》文章,引述香港大學一名匿名教授透露,指港大管理層與教職員在5月底曾舉行閉門會議,討論在《港區國安法》下,如何保障大學研究及教職員的工作不受影響。其中有管理層直言,校方對於當局「全城打壓」的速度感到措手不及;與會者除了商討在法律提供支援外,還談及各自過往為大學貢獻自己的專業,但目前均感到被校方遺棄。
報道引述多名知情人士指,香港大學一名研究生用國安舉報熱線,舉報了至少2名教職員涉嫌違反《國安法》。報道形容打壓學術自由的力量,大多數並非來自大學體制之外,而是來自體制內的學生及教授。
《大西洋》雜誌還訪問了香港其他4間大學,包括10 名現職或前任大學教授,他們都表示即使有校內成員被官媒及建制派立法會議員針對,大學高層幾乎沒有向師生提供支援。一名香港浸會大學的教授亦指,教職員的情緒受疑慮及苦惱困擾,「大家經常討論此事,但都沒有答案」。#
2;調查:香港學童身心健康狀況低於國際 建議家人多溝通及支援
香港中文大學6月7日公佈最新「 學童身心靈健康 」報告,顯示香港學生身心健康狀況普遍低於國際水平,有30%至40%的學生每周出現心情低落、易怒或脾氣暴躁等情緒問題。報告認為,疫情期間學校支援減少,家庭的支持更顯得重要,建議父母多與子女溝通。
《立場新聞》報導,中大公佈今年「學童身心靈健康評估」,發現香港學生生活滿意度平均為 6.97 分,低於國際水平 7.80 分;而自評健康狀况為「差」的佔 4%,比國際水平高出兩倍。 研究顯示,有超過 6 成的學生運動量不足,當中22%更是完全沒有運動,身心健康亦較有運動的學生差。
報告指,有53%的香港學生每天在線上與朋友溝通,雖然只有7.5%的學童存有網絡成癮問題,但沉迷網絡的學生普遍有較多健康和情緒問題,而生活滿意度以及自評的健康狀態,亦較沒有沉迷的學童差。
評估中心總監何瑞珠分析,社經水平的差異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學習水平的影響在疫情後更加明顯。認為疫情使學生減少接觸運動的機會;她還指,現時有「一校一社工」和駐校心理學家支援學生,但並不足夠,建議港府應該投放更多資源,以及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同時,家庭的支持亦非常重要,父母多與子女溝通,以提供情緒支援。
6月8日下午港聞
3;全國政協何柱國轟林鄭「害己、害香港被制裁」 林鄭:中國人應「義憤填膺」
4;北京制訂《反外國制裁法》 學者:報復外國等同自殺
3;全國政協何柱國轟林鄭「害己、害香港被制裁」 林鄭:中國人應「義憤填膺」
港版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與多名中港官員被美國制裁。6月7日中共全國政協何柱國在晚間電台節目上,炮轟林鄭月娥一意孤行提出修訂《逃犯條例》是「自把自為」,連累整個香港都被制裁。何柱國怒斥林鄭:「你有無諗到,你俾人私人制裁啫,但你害到我哋香港俾人制裁,你知唔知呀!」
香港建制派政黨——民建聯於早前舉辦政治研習課程,特邀林鄭月娥做主理嘉賓授課。林鄭大談自己做特首的「甜酸苦辣」,稱已有「一世被制裁」的準備,又稱做特首要犧牲私人生活,更加要「斷六親」。
中共全國政協何柱國昨晚(7日)在商業電台節目《光明頂》炮轟林鄭。主持人陶傑講述上述內容時,何柱國隨即反駁指,當年反修例運動是林鄭私自提出修訂,而非中央指令;政界已有「好多人」警告林鄭,修例會令美國制裁香港。何直斥林鄭的喊苦如同「粵語殘片」,其實是「自己攞嚟」,他反問林鄭「是反修例之前無六親,定反修例之後無六親?」,他慨嘆香港原本是最自由經濟體,因為林鄭一個人,令香港完全受挫,外資亦紛紛撤離,香港一眾商人叫苦連天。
何柱國又批評林鄭,為其政績「流芳百世」,啟動「明日大嶼」興建人工島計劃,諷刺林鄭最好於愚人節的4月1號啟動,稱林鄭是「愚人」。
林鄭月娥今早(8日)回應何柱國的批評言論,指香港有言論自由,讓人評論政府施政,自己會聽取意見。對於香港被制裁,林鄭月娥則稱,支持北京制訂《反外國制裁法》,中國人對外國的制裁應該有「義憤填膺」的立場。#
4;北京制訂《反外國制裁法》 學者:報復外國等同自殺
港版國安法實施後,美國宣布製裁35名中港官員。6月7日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反外國製裁法(草案)》,香港特首林鄭月娥表示支持,強調「以其人之道 還治其人之身」。有學者分析,法例會導致中國和國際社會的衝突升級,北京立法欲凸顯其強勢、不妥協的姿態,如果一旦執行,後果將會悲劇性。
學者吳強接受《蘋果日報》採訪時指,國家之間“這種互動,這種報復,其實是自殺性的!”林鄭的表態如同火上澆油。制定《反外國製裁法》的命令應來自中央最高層,主要參照俄羅斯2018年針對美國的反制裁法案。去年12月,12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被美國製裁,當局於擬定反制裁法也有著強烈的立法衝動。事件再次反映中央高層越來越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熱衷於以立法方式,來實現所謂的依法治國,令相關政策具法律根據。
吳強指,制裁與反制裁是一種螺旋上升的外交報復性衝突。據西方學者而言,這屬冷戰時期的一種互不妥協的摶奕,“這種互動,這種報復,其實是自殺性的”,雙方或因缺乏對話條件而引致誤會,隨時爆發更嚴重衝突。俄羅斯例子已證明,制訂反制裁法沒有什麼意義,只會令該國陷於孤立處境。
吳說,當前中國對國際關係高度依賴,這種制裁和各反制裁的方式,絕對不太適合當前的中國。中國與國際社會不需要“對等報復”,反而需要在保障自由、人權和市場開放等各領域上“對等對待”。但北京近次立法意圖,卻是要強化不妥協的姿態,實際上是宣示民族主義情緒的訊號,若果真的依法律執行,後果將是悲劇性,這只會加速中國和國際社會之間的對抗升級。#◇
負責編輯:卿韻
看新媒體創作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
訂閱【看新媒體】Youtube 打開小鈴鐺
支持我們:info@visionvnm.com
……………………………
網站:www.visionmedia.news
FB: https://www.facebook.com/visionmedia.news
Twitter: https://twitter.com/VisionVNM
Youtube:https://youtube.com/channel/UCllXFV199SNghEWFgc0y_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