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劉超祺博士 2021年9月26日修訂
導言
【看新媒體2021年09月26日訊】每年的黃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今年是在西曆9月24日(星期一)。中國大陸在2008年起將中秋節列為法定假期,當天放假一天;台灣也是將中秋節列為法定假期,當天放假一天;香港的中秋節翌日才是公眾假期,在黃曆八月十六日放假一天,中秋節當天不是假期。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導言
在每一集的聽眾文摘中,我都會為大家介紹一些出色的文學作品,本集也不例外,不過,今集所介紹的是與中秋節和月亮有關係的詩詞。
在云云有關中秋節和月亮的詩詞中,首推宋朝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創作目的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開頭寫出了創作這首詞的目的: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白話文意譯蘇軾創作這首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目的是這樣子的:
「丙辰年的中秋節,推算過來就是宋神宗熙寧九年,即西元1076年的中秋節,蘇軾狂歡式的飲酒飲至到第二天的早晨,喝得酩酊大醉,就寫下了這首詞,同時亦藉在這應該人月兩團圓的節日來緬懷別離已久的弟弟蘇轍。」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首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首詞是這樣子的: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白話文意譯
白話文意譯《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應該是這樣子的:
「皎潔、明亮的月亮在什麼時候才會在天空中出現呢?我拿起承載著酒的酒杯向著萬里無雲的、清朗的天空發問。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和瓊樓玉宇今日是什麼年份哩。我冀望能夠乘著清風回到天上去,但是,又恐怕在天上的宮殿和瓊樓玉宇,因為在高處而令我抵受不住寒冷的天氣。倒不如自己一個人和我寂寥的影子在地上翩翩起舞,天上的生活怎麼能好像人間的生活來得悠閒、自在、寫意呢?
月兒轉過身子照射到朱紅色的亭台樓閣,過了一段時間又低低的掛在窗戶外面,照射著完全沒有睡意的我。明月不應該對世上的人記有什麼的怨恨,為什麼月亮偏偏在人與親人分隔的時候才呈現圓圓的樣子呢?世上的人一定會有悲傷、歡欣、離別、相聚的變幻時刻,和世人一樣,月亮亦都會有天陰、天晴、月圓、月缺的轉變,這種事情自古以來都難以周全、順心、順意。只祝願世上所有的人能夠活得長久、健康、幸福,即使大家和親人相隔千萬里那麼遙遠,也都能夠一齊享受這麼美好的、月圓高掛的光景。」
分析
從我的角度來看,我現在就試圖分析蘇軾這首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否符合科學根據,抑還是文學家虛無縹緲的浪漫描述?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第1、2句就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如果有不明白的事件,「問青天」是否可以得到答案?其實,這個宇宙並非只是地球這個空間,還有很多其他高於人類的空間存在,我們稱之為「天」。「天」上有很多不同的世界,在裏面的居住的眾生我們都統稱為神、佛。中國人自古以來都說「滿天神佛」、「舉頭三尺有神明」或者是說「人在做,天在看」,其實是真的,我相信以前的人也像我一樣看到了天上的神和佛才這樣說的。
在一個虔誠相信神、佛的國度裏,如果你又非常虔誠的把你的問題向神、佛提出,而你的問題又是正念的話,神、佛是會有機會回應的,正所謂「人在做,天在看」,以前虔誠修煉、修行的人,他們都會感覺到神、佛的存在,亦是會跟他們溝通的,更加會感覺到神、佛的回應。現今社會的人已經迷失於紙醉金迷的花花世界裏,與神、佛溝通的能力,原本是人的潛能,如今已經喪失殆盡,只有修煉「法輪大法」,「反本歸真」才有機會感受得到。故此,「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在古代是可以實踐的,完全不是文人中的浪漫。
「不知天上宮闕」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第3句就是「不知天上宮闕。」究竟「天上」有沒有「宮闕」?我自從重修煉了「法輪大法」之後,開了天目,看到了一些不同空間的景象。我肯定的告訴大家,「天上」不單止有「宮闕」,還有數不盡的世界,天上的世界還是一個個非常熱鬧、有很多神、佛在哪裏居住、生活,比我們地球的世界美好得不知多少倍,實在令人嚮往。
「天目」是可以看到宇宙不同空間事物,包括神、佛世界的眼睛,其實是人的本能,很多古代的中國人都擁有。華佗、扁鵲等大醫學家通過天目去斷症,諸葛亮、紹雍等政治家通過天目去看透社會的變化,倉頡透過天目看到神世界的文字因而受啟發創造中國文字,李淳(粵音「純」)風、袁天罡(粵音「江」)、法國的預言家Nostradamus(諾查丹瑪斯)也是通過天目看到未來世界的興衰;等等。現代人因為迷於物質的生活而喪失了這種功能,通過修煉「法輪大法」就可以「返本歸真」,把「天目」煉開。
天上的世界除了「宮闕」之外,還是怎麼樣的一個世界?我肯定的說:天上的世界是真的存在的。天上的世界一樣有光源,天空一樣有藍天白雲、彩霞片片和有繽紛的彩虹,但一定是比地上的光亮、清麗和燦爛;至於湖光山色方面,一樣有青山綠水、峰巒起伏、古木參天、綠草如茵、綠葉華枝、花團錦簇,但一定是比地上的風和日麗、風平浪靜、山明水秀、生機勃勃;至於建築物方面,一樣有小橋流水、翠堤綠柳、富麗堂皇、雕欄玉砌的宮闕、紅牆綠瓦的亭臺樓閣、古色古香的瓊樓廟宇,但一定是比地上的金碧輝煌、美輪美奐、燦爛奪目得多。100.4.
「今夕是何年?」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第4句就是「今夕是何年」?是蘇軾向蒼天提問:「今夕是何年」?明代小说家吳承恩所著的《西遊記》第七十七回《羣魔欺本性,一體拜真如》中有這麼一句對白:「佛祖說:『山中方七日,世上幾千年』」的確又是這樣的,不同空間有不同時間,古人還說:「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因此,蘇軾向蒼天提問:「今夕是何年」也是無可厚非的。
「我欲乘風歸去」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第5句「我欲乘風歸去。」可能嗎?當然是不可能。只有通過修煉「法輪大法」才能「歸去」。不過,蘇軾用「歸去」兩個字用得非常恰當,因為人是從天上來的,天上的家才是人真正的的家,人來到世上不是為了當人,而是通過修煉返回天上去,才能「歸去」天上的家。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第6、7句「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這兩句話說錯了,蘇軾和當時的人普遍認為「天」就是月球上的天空,或是離月球遠一些的天空,那麼高的天空當然會「高處不勝寒」。即使古人看到神佛「從天而降」,也是看到衪們在天空中出現;古人又或者是看到神佛「白日飛升」上天,也是看到衪們在天空中消失,也就認為「天」就是這個有雲彩的天空,其實衪們是在另外的空間來到地球這個空間的天空,又在地球這個空間的天空回到另外的空間衪們的世界去。天上神、佛的世界是風和日麗、四季如春的,不好似地球的氣候和環境有風暴、冰川、地震、山崩、海嘯、戰爭、瘟疫等自然和人為災害。因為人類生生世世、大面積的做了不好的事,積了很大的業力,神就會通過風暴、冰川、地震、山崩、海嘯、戰爭、瘟疫等自然災害來讓人還業和警示世人要做好,其實這個世界沒有自然災害,所有自然災害說到最後都是人為災害,是人積了很大的共業而引發的。就看看這次的大瘟疫,不是有些個案證實修煉「法輪大法」「真、善、忍」就逃過了這次大難嗎?有興趣了解更多的聽眾可以登上「法輪大法明慧網」,網址是:https://minghui.org/。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第8、9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這是蘇軾站在人的角度去想神、佛的事。當然,天上的生活一定比地上的生活美滿得多。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求不得,放不下。」人生出來就是苦。天上的人都是以「真、善、忍」、大慈悲心去對待彼此,沒有爭爭鬥鬥、是是非非等人世間的矛盾,都是「大自在」的世界。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第13至第17句「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不應有恨」這句話說得很對,明月不應該對世上的人記有什麼的怨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也說得很對。但是,「何事長向別時圓?」為什麼偏偏在人們離別的時候才呈現圓圓的樣子呢?上天是不是在捉弄蘇軾呢?當然不是啦!
人要一生一帆風順,「沒有什麽阻擋著未來!」可以嗎?可以!就是處處都要與人為善。命運其實是人前世今生的德和業交織而成。做了好事就積德,做了壞事就積業;與人為善就積德,與人為惡就積業;幫了人就積德,害了人就積業;這是天理。所以,命運是人前世今生所作所為的結果,遭逢厄運也好、好運也好,是自己過往的前世今生所結下的果,因此「造物」不會「弄人」。人是不應對抗命運的,其實,人也不能與命運對抗的,俗語說得對:「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春種秋收。」命運是人以前結下的果,怎麼可以不承認呢?人想要改變厄運,想要趨吉避凶,唯有處處與人為善,終身與人為善,與人為善就會積德,德多、德大,命運就順境,就能「衝破厄運」,反之,業多、業大,命運就潦倒。元朝無名氏《朱砂擔》戲曲第二折有這麼幾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若不降嚴霜,松柏不如蒿(粵音「hold」)草。」白話意解這段對白就是說:「做了好事會得到好的報應,做了壞事就得到壞的報應。若果天氣沒有嚴寒的冬天、沒有降霜下雪,松柏就等於蒿草一樣,就沒有分別了。」內裏的意思就是說:如果善惡沒有報應,天又怎能將做好事或做壞事的人分開呢?若果沒有報應,人積善就不如做惡了。這些說話都是告誡人「善惡有報」是天理。做人就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與人為善、難忍能忍和做一個真誠的人。其次,就是:「湛湛青天不可欺,舉頭三尺有神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湛湛青天不可欺,舉頭三尺有神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出自清代錢彩所著的《說岳全傳》,《說岳全傳》講述:宋代抗金名將岳飛率領宋軍對抗金人南下入侵的英勇事跡。這個諺語的意思是說:無論做了好事或壞事,不要以為可以隱瞞上天,神明會一一監管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是早來或者遲來。奉勸世人多行善積德!205.2.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最後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惟有祝願世上所有的人能夠活得長久、健康、幸福,即使大家和親人相隔千萬里那麼遙遠,也都能夠一齊享受這麼美好的、月圓高掛的光景。這是人普遍的願望,當然無可厚非,但是,我們剛才講了,因為人是從天上來的,天上的家才是人真正的的家,人來到世上不是為了當人,而是通過修煉返回去,才能「歸去」天上的家,才能真正的、永久的實踐到《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最後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從樂曲中反思
鄧麗君主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月亮代表純潔,當月亮代表我們的心的時候,我們的心有否做到純真、白璧無瑕、後說一聲做到善、不計算、在利益面前不爭不鬥呢?
女高音歌唱家姜敏主唱《夢醒》
歌詞是這樣說的:夢醒輪迴轉世幾千年,進進出出為哪般?功名利祿不長久,世道興衰全在天。生命本是天上仙,人生成敗過眼煙。是非本是前世怨,得法破迷上青天。
各位讀者:你們相不相信,人本是從天上來的呢?你們有否回天上的意圖呢?
鄧麗君主唱《但願人長久》
因為人是從天上來的,天上的家才是人真正的的家,人來到世上小住幾天,匆匆就走,人來到世上不是為了當人,而是通過修煉「法輪大法」返回去,才能回歸天上的家,才能真正的、永久的實踐到《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最後兩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小結
最後說一聲「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負責編輯:卿韻
看新媒體創作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
訂閱【看新媒體】Youtube 打開小鈴鐺
【聯絡我們】info@visionvnm.com
【官網】https://www.visionmedia.news
【Facebook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visionmedia.news
【Twitter推特】https://twitter.com/VisionVNM
【Youtube】https://youtube.com/channel/UCllXFV199SNghEWFgc0y_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