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陽節詩詞》_鑑古知今,讀懂了,能改變你的人生
#白居易《閏九月九日獨飲》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杜甫《登高》 #李清照《醉花陰》 #王維《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羅隱《自遣》
撰稿:劉超祺博士
重陽節
傳說
【看新媒體2021年10月17日訊】 傳說在東漢的時候,有一個人叫桓景,家鄉發生大瘟疫,傳聞是由瘟神所引起,他的父母也因為染上瘟疫而死亡,所以他到東南山拜仙人費長房學藝。當他學有所成的時候,一日,師父對他說:「九月九日,瘟神又要來了,你可以拿著這把青龍劍回去降魔伏妖。」師父除了給他一把青龍劍,還給了他一包茱(粵音「朱」)萸(粵音「如」)葉去辟邪、一瓶菊花酒去消毒。
桓景聽完師父的吩咐就不敢怠慢,立即下山返回家鄉。到了九月初九,他帶領著家人、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帶在身上,瘟神就不會上身,然後將菊花酒分給各人飲,防止感染瘟疫。當他將各人安頓好之後,就去跟瘟神搏鬥,最終,瘟神就死於青龍劍下。當家鄉父老落山,返到家園的時候,發覺所有家禽、家畜都死去,他們真的避了一難。這個故事記載在南北朝的南梁吳均之的《續齊諧記》裏面,一直流傳至今,以後,逢九月初九,家鄉父老一齊登高、喝菊花酒、婦女插茱萸去辟邪、避禍、消災,就成為了中國人的傳統習俗。
發展
重陽節在漢朝中葉以後,民間就漸漸將重陽節的消災、解難、辟邪、避禍的意義,改變成為秋遊、登高的郊野活動,因此,重陽節又稱為「踏秋節」或者「登高節」,是郊遊、遠足的好日子。
唐朝詩人白居易在《閏九月九日獨飲》中有這幾句:「偶遇閏秋重九日,東籬獨酌一陶然。」寫出了在重九當日輕鬆自在的在飲酒,可見,到了唐代,百姓除了郊遊、遠足之外,飲酒慶祝重陽節已經成為了習俗。
重陽節有關詩詞
白居易《閏九月九日獨飲》
承接上文,第一首要介紹的詩詞就是白居易的《閏九月九日獨飲》。
在古代的中國,飲酒對文人墨客來說是另有一番意境的。飲酒能解悶、能解去孤獨,是其一。
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閏九月九日獨飲》的原文是這樣子的:
「黃花叢畔綠尊前,猶有些些舊管弦。
偶遇閏秋重九日,東籬獨酌一陶然。
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
白話文意譯白居易的《閏九月九日獨飲》這段詩詞應該是這樣子的:
「一朵朵黃色的菊花開得非常燦爛,在生長得茂盛的綠葉的襯託之下更加顯得尊貴,好像在一些娓娓動聽的傳統樂曲中搖曳生姿,特別顯出菊花嬌豔奪目、婀娜多姿的美態。
剛巧遇上了閏九月的重九節日,我形單隻影的在東邊的籬笆下飲酒,也顯得份內的灑脫、忘憂。
我自從某年的九月開始守持齋戒之後,十五年來已經沒有像今天一樣喝酒喝到酩酊大醉,喝得痛快,喝得忘憂。」
羅隱《自遣》
在古代的中國,飲酒對文人墨客來說是另有一番意境的。飲酒能解千歲憂,能令人樂觀、豁達,是其二。
唐代詩人羅隱在他的詩《自遣》是這樣的:「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白話意譯這首詩是這樣子的:「『得』我就放聲高歌,不會放在心上,『失』我也看得開,愁和恨是會綿延不盡的來的;今天有酒就今天喝罷,明日的愁煩就等待明天再去擔憂。」
《亂世佳人》裏有很多出色的對白,其中的一句就是女主角Scarlett O’Hara說的:“I’ll think about that tomorrow. Tomorrow is another day.”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我明天才考慮它,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馬太福音6:34有這樣的幾句:「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這幾段引文表達了做人要樂觀通達、拿得起就放得低,與世無爭。
王維《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在古代的中國,飲酒對文人墨客來說是另有一番意境的。餞別的酒令朋友、知己間依依不捨,惟望祝願朋友、知己以後一路順風、順水、順景、順意,是其三。
唐代詩人王維的七言絕句《渭(粵音「胃」)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的原文是這樣子的:
「渭城朝雨浥(粵音「泣」)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白話文意譯王維的《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這段詩詞應該是這樣子的:
「渭城早上的一場春雨沾濕了地上的輕輕的塵土,充滿泥濘的路當然是非常的不好走,但是,雨水卻把客棧周圍青蔥的柳樹洗刷得格外清新、光鮮。
我誠心誠意的請君你再乾一杯餞(粵音「戰」)別的酒,因為當你踏出了陽關西去之後,你再也找不到相熟的朋友了,我亦會失去了你這位要好的老朋友。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詩人墨客對重陽節也有一些情懷。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可謂膾炙人口。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十七歲的時候,遊學至長安,故鄉的兄弟都在蒲州,蒲州在華山東部,故此「山東兄弟」是指在蒲州故鄉的兄弟。題目《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意思是指「在重陽節當天懷念起故鄉的兄弟」。
這首詩的內容是說:
「王維他獨自一個人在異地,每逢到節日就更加思念故鄉的親人。遙想起家鄉中的兄弟,在重陽節當天一起登高,身上插滿了茱萸來辟邪,但是唯獨少了他一個人。」
各位聽眾:你們身處他鄉,有否思鄉情切呢?有沒有回想起家鄉的點點滴滴呢?要珍惜能夠成為一家人的緣份啊!正所謂「百年修得同船渡,千歲修得共枕眠!」
杜甫《登高》
唐代詩人杜甫(粵音「苦」)的一首詩《登高》是這樣子寫的: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粵音「煮」)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白話文意譯這篇詩杜甫《登高》應該是這樣的:
「風吹得急、迅速,萬裡無雲顯得天空份外的高,加上猿猴淒厲的吼叫,這樣的情景顯得十分淒慘、悲哀,在河中的小丘和河邊的沙石被河水洗刷得清清白白,引得那些候鳥都飛回來歇腳、覓食。
一望無際的樹木的樹葉都已經靜悄悄的飄落地上,環境顯得分外的肅殺、蕭條,一望無際的長江、川流不息的長江水仍然是滾滾的奔騰而來。
在這個勾起悲涼的秋天裏,我經常在遠遠的地方作客他鄉,在我的一生當中,經常是體弱多病,今天我也就是一個人單獨的登上高臺。
一生中歷盡了艱難苦恨,現在已經滿頭白髮、雙鬢斑白,處境潦倒之餘,加上心境頹喪,又碰又剛剛戒酒,不能再借酒消愁了。 」
各位聽眾:杜甫寫《登高》這一首詩是寫於唐代宗大曆二年,即西元767年的秋天,杜甫當年56歲,來到了夔(粵音「葵」)州,生活拮据、潦倒,而且體弱多病。有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一座高臺,臨高而遠眺,眼見「風急天高,加上猿猴淒厲的哀鳴、樹木飄零,顯得分外的肅殺、蕭條;年紀老邁,身體長年孱弱多病,又多年作客他鄉,感懷身世,百感交集,不禁悲從中起,就寫下了這首被譽為「七言律詩之冠」的《登高》。
李清照《醉花陰》
關於重陽節的詩詞,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的《醉花陰》是其中表表者之一,是李清照作為趙明誠的妻子在重陽佳節表達思念丈夫趙明誠的感情。
《醉花陰》的詞是這樣子的:
「薄霧濃雲愁永晝,端老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粵音「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意譯這首詞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
「整個日間的天空都彌漫著薄霧和濃密的雲層,天空黑沉沉的,我的心情整天亦都非常愁悶,龍涎香一直都在金色的、獸形的香爐中燃燒著,以解開我的鬱悶。適逢這個佳節又是到了重陽節,我獨自一人睡在有玉枕和紗帳的床榻中,在半夜,初起而清涼的秋風吹透了我的身軀,使我感到陣陣的涼意。
我在東籬飲酒直到黃昏之後,淡淡的菊花的香氣充滿了我的雙袖。這樣的情景難道不會讓人傷感,西邊吹來的秋風吹得窗簾都捲起來了,從表面看來,我就比那黃花更為消瘦呢! 」
從樂曲中反思
陳星主唱《思鄉酒》
歌詞是這樣寫的:「獨自捧著一碗思鄉酒,轉眼又是重陽九月九,想給爸爸媽媽一聲問候,我呀祝福你們健康長壽!想起我的愛人還在等候月缺月圓,望穿幾度春秋,不知何年何月能出頭。孤孤單單一個人走,盼望明朝能出頭!」
重陽節應該是一家團聚的日子。但願不同政見、不同信仰的人士能夠早日被釋放,讓他們能一家團聚。但願這個日子很快來到!
劉曉主唱中國西北民謠《九月九的酒》
歌曲表達了:「九月初九重陽節夜,與心想的人難聚首,思鄉的人漂流在外頭,回家的打算始終留在心頭。」
與其他經濟富裕的國家比較,中國人算是流離到其他國家比較多的民族,有些尋求好的生活,有些尋找自由的空氣,落葉歸根,人都希望回到自己的家園,有的可以,有的不能,不禁要問一句:中國人究竟做錯了甚麼?
現在就請各位聽眾欣賞由劉曉以民謠的風格唱出《九月九的酒》。
姚莉、楊光合唱《站在高崗上》
連綿青山百里長,巍巍聳起像屏障,白雲片片天蒼蒼,站在高崗聲聲唱。這是山地原住民對家鄉的風光的頌讚。
各位聽眾:你們對你們的家鄉有多少回憶?對返回家鄉又有多少熱衷呢?不期然令人想起一套日本電影《望鄉》,最終的一幕顯示離鄉別井的日本婦女,她們死後的墳墓個個都背向日本的方向。
《望鄉》原來的名稱叫做《山打根八號妓院》,是1974年的一套日本電影,在當時的社會輿論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令人不其然的去思考什麼是國家、甚麼是民族感情。電影描述了日本明治30年至大正9年,即1897年至1920年,當年的日本,很多家庭都非常貧困,有些甚至要借貸度日,貧苦人家的年輕女兒,為了要幫補家計,或者幫父母還債,被迫賣身去南洋。
故事講述一些埋沒人性的日本商販,在乘人之危下去誘騙九州天草群島地區的年輕女子到東南亞婆羅洲山打根做妓女的悽酸故事,而日本政府竟然坐視不理,到了山打根以賣淫為生的婦女就在那裡悲慘的度過餘生以至終老異鄉,這班婦女她們認為日本這個國家已經背棄了他們,日本民族已經忘卻了他們,因此,當他們逝世之後,他們埋葬在山打根的墳墓和墓碑全部都背向了日本這個方向。這是民心的背向!
各位讀者:這個故事又帶給你們多少的思考呢?我就借助劉霞的兩句說話:「我不知道這個國家是不是瘋了,還是這個國家有多恨我們!」
《陽關三疊》
《陽關三疊》是中國古曲,又名《陽關曲》、《渭城曲》。這首古曲的歌詞就是取材自王維的《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這一首詩: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陽關是古代陸路交通通往西域的的一個關口。《陽關三疊》的歌詞疊唱原詩三次之外,詩中的「西出陽關無故人」還要反復吟唱三遍,因此名為《陽關三疊》。
小結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亦應該是一家團聚的日子。但願不同政見、不同信仰的中國人能夠早日被釋放回家、流亡他鄉的中國人能夠早日回歸故國,好讓他們能夠一家團聚。
但願這個日子很快來到!#◇
負責編輯:卿韻
看新媒體創作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
訂閱【看新媒體】Youtube 打開小鈴鐺
【聯絡我們】info@visionvnm.com
【官網】https://www.visionmedia.news
【Facebook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visionmedia.news
【Twitter推特】https://twitter.com/VisionVNM
【Youtube】https://youtube.com/channel/UCllXFV199SNghEWFgc0y_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