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品牌籌劃 廣告 媒體發佈 宣傳活動 形象代言 查詢聯絡:WhatApp+852-2117 0055 / info@visionvnm.com

《回顧2020年最火熱的古典音樂(IV)》

970×90

撰稿:劉超祺博士                                 

 

導言

  【看新媒體2021年10月7日】眨眼之間,2021年又過了三份之二的時間了,在6月「回顧2020年最火熱的古典音樂」回顧完之後,就一直都有以節日為主題的節目夾在中間,直到今日才有機會再次「回顧2020年最火熱的古典音樂」,今日是第4次回顧,亦是最後一次的回顧,因此,本集《音樂緣起》的主題就是《回顧2020年最火熱的古典音樂(IV)》。

 

從樂曲中反思

Mariss Jansons 指揮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Berliner Philharmoniker,柏林愛樂交響樂團)演奏古典時期(Classical Period)有「交響樂之父」(“Father of the Symphony”)和「弦樂四重奏之父」(“Father of the String Quartet”)之稱的海頓(Franz Joseph Haydn, 1732-1809)1791年創作的“Symphony No. 94 in G Major (Surprise) ”(G大調第94號交響曲《驚愕交響曲》」)

海頓是一位信神的音樂家,他曾經說過:「我知道上帝眷顧了我。」(“I know that God has favored me”)「我每天都跪下祈求上帝賜予我力量,讓我能夠愉快地完成這項工作……」「這項工作」當然是指作曲。從一開始,海頓就承認他的作曲才華是神的恩惠,是神賜予的能力。(“Almighty God … granted me so much facility, especially in music.”)並不斷承認上帝在指導他的生活和音樂的方向。

在他每部作品的作曲手稿上,通常在開端的時候就用意大利文寫上“in nomine Domini”(“In the name of the Lord”)(「以主的名義」)作曲、或者“Praise to God”(「感謝神」),在作品完成的時候就寫上“Laus Deo”(“To God alone be the glory”)(「讓榮耀歸予神」)。當他在作曲時遇到困難時經常轉向祈求神的幫助,他認為這種做法非常有效。

雖然海頓是從自己的感覺和經歷去講,但是,他講的一點也不錯,真的是神賜予海頓作曲的能力,藉此讓海頓作出很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好讓海頓的作品繼「音樂之父」巴哈之後在地上建立「古典時期」的音樂文化,令當時的音樂文化更推進一步。另一方面,音樂藉著音樂家和他們的音樂作品去彰顯神的存在和神的偉大,好讓世人體會到這個宇宙是有神存在的,而且不斷地幫助人、教導人、更啟迪人去建立「神傳文化」,所謂「神傳文化」,就是神藉著人或者藉著神傳給人類的文化,這類文化一定是高尚的,對人是有裨益的。再者,只要人相信神的存在,人就會從不同媒介中體會到「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做好人得好報、做壞人得惡報」等天理循環,這樣子的話,人就不敢做壞事,從而在地上能夠維持一個較高的道德水平,不至於被毀滅,這是神對人的慈悲教誨。

海頓的音樂或多或少都會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狀況,這首《驚愕交響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年300多年前的人聽音樂非常不嚴肅,對音樂家也不尊重。有錢的貴族、皇親國戚在宴會的時候通常都會請一隊樂隊,就是現今人所認為的交響樂團來助興,當樂隊演奏的時候,那些貴族、皇親國戚、他們的親朋戚友都不在意樂隊在演奏的音樂,有的飲酒作樂,有的談天說地,甚至高談闊論、談笑風生、嬉戲耍樂,即使在演奏廳裏,他們聽音樂的時候有的會不專心,有的交頭接耳的談天說地,有的飲飲食食,有的飲酒,有的甚至會呼呼入睡,海頓為了改善這種不良的風氣,就創作了這首《驚愕交響曲》,就是在第二樂章在柔和的音樂聲中突然加了一個非常強的強音,把不專心聆聽音樂的人都吸引過來,把睡著的人都吵醒過來。經過海頓這麼一個開玩笑式的提點,以後的人都比較尊重交響樂團的演奏了。

就是在海頓《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C大調,行板」(“Surprise Symphony- Second Movement: Andante in C major”寧靜的樂曲中突然出現了一個非常強的琴音,看看大家有沒有被音樂這個突然強音驚醒過來。

浪漫派時期法國作曲家Georges Bizet(比才,1838-1875)1875年創作的“Carmen Suite”(《卡門組曲》)

歌劇《卡門》(“Carmen”)是一齣「喜歌劇」(“opéra comique”,“comic opera”),「喜歌劇」就是用輕鬆、活潑的手法、歡樂、幽默的形式寫成的歌劇。故事是以充滿熱帶溫情的西班牙的南部為背景,講述男主角Don José墮落的故事。Don José原來是一位單純的青年人,不幸得很,有一天他碰上了女主角,她是一位熱情如火的吉普賽女士,名叫Carmen,這位血氣方剛的青少年當然抵受不住熱力四射的Carmen所誘惑,他為了追求Carmen,拋棄了和他青梅竹馬的愛人,放棄了原來軍人的工作,還是得不到Carmen的愛,最終Carmen還是跟隨了勇武威猛的鬥牛士Escamillo,Don José在盛怒之下把Carmen殺死。作曲家Georges Bizet藉女主角的悲慘死亡作終結以控訴人在人慾橫流的社會中的道德敗壞、自私、人對慾望的無止境追求,確實對時下的青少年當頭棒喝,引起了當年社會的迴響,亦為法國歌劇開闢了一條新的路向,歌劇不單止只是娛樂,還要負起力挽狂瀾的社會責任。

Carmen是一位吉普賽女郎,她野性、熱情奔放、不受約束,讓身邊喜愛她的男士為她痴迷。歌劇《卡門》(“Carmen”)的其中一首插曲是Habanera(《哈巴烈拉舞曲》,Habanera是十九世紀的一種輕鬆活潑的舞曲,節奏固定且明快。Habanera的歌詞是作曲家Bizet親自撰寫,非常反映出Carmen的性格,Habanera的歌詞是這樣子寫的:「愛情是一隻叛逆的鳥兒,誰也不能馴服它。我愛上一位男士,他很健談;我又愛上另一位男士,他外表英俊,但是很cool。愛!愛!愛是不羈、叛逆!如果我愛上了你,你最好要小心!」

各位聽眾:愛不是兒戲,更不是遊戲,是認真的!不負責任的愛可以摧毀彼此的一生,有擔當的愛可以成就人一生的幸福。是愛還是債?就要看男女方如何去經營啦!彼此善待對方,就能結善緣,否則就會在惡業中輪報!

“Carmen Suite”(《卡門組曲》)共有兩組組曲,分別是「組曲一」和「組曲二」。

《卡門組曲一》共有五首獨立的樂曲,分別是:1.“Prelude”(《前奏曲》);2.“Aragonaise”(《阿拉貢民族舞曲》);3.“Intermezzo”(《間奏曲》);4.“Séguedille” (《西班牙謝吉第亞舞曲》);5.“Les Dragons d’Alcala”(“The dragons of Alcala”) (《阿爾卡拉的龍騎兵》);6.“Les Toréadors”(“The Toreadors”) (《鬥牛士進行曲》)。

《卡門組曲二》亦都好似《卡門組曲一》,共有6首獨立的樂曲,分別是:1.“Marche des contrabanders”(“March of Contrabanders”)(《走私販進行曲》);2.“Habanera” (《西班牙哈巴涅拉舞曲》);3.“Nocturne” (《夜曲》);4.“Chanson du Toréador”(Song of Toreador)(《鬥牛士之歌》);5.“La garde montante”(《西班牙之夜》);6.“Danse Boheme”(《吉卜賽波西米亞舞曲》) 。

Susanna Mälkki指揮BBC Symphony Orchestra(英國廣播臺交響樂團)演奏近代英國作曲家Gustav Theodore Holst(古斯塔夫·西奥多·霍尔斯特,1874-1934年)於1914-1917年間創作的“The Planets, Op. 32 No. 4- 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行星組曲-IV. 木星:歡樂使者》)

樂曲體現了宇宙的廣闊無邊和深不可測的神秘。李洪志先生所著的《轉法輪》和其他「法會講法」的書籍是一套非常科學的書籍,內容揭露了很多有關人生、科學和宇宙的奧秘,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套導人向善和修煉的書籍,大家不妨從頭到尾詳細閱讀,對你的人生一定會有很大的啟發。有興趣的聽眾可以上登上「法輪大法」網站,網址是:falundafa.org。

小結

祝願各位能夠「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

 

 

負責編輯:卿韻

看新媒體創作文章,轉載請註明來源

 

訂閱【看新媒體】Youtube 打開小鈴鐺

【聯絡我們】info@visionvnm.com

【官網】https://www.visionmedia.news 

【Facebook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visionmedia.news

【Twitter推特】https://twitter.com/VisionVNM

【Youtube】https://youtube.com/channel/UCllXFV199SNghEWFgc0y_Jg

970×90

Related posts

97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