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品牌籌劃 廣告 媒體發佈 宣傳活動 形象代言 查詢聯絡:WhatApp+852-2117 0055 / info@visionvnm.com

有關重陽節

970×90

劉超祺博士

 

 

重陽節

導言

【2023年10月20日修訂】根據中國曆法,每年的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今年是在西曆10月14日(星期四)。香港和澳門是法定公眾假期,放假一天,而中國大陸和臺灣並不是假期。

我在這裏嘗試建議一些華人團體在重陽節當日舉辦一些郊遊、遠足、運動等活動。時間許可可以行遠一些,若時間有限,可以在當天早上七時至九時、或八時至十時公司還未上班或店舖還未營業前,在附近公園進行集體做體操等等運動,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重陽節慶祝活動。這個意念不是我構想出來的,其實,臺灣教育部也將九月初九日定為「體育日」來推廣國民運動。

「重九」、「重陽」說法

《易經》以「九為陽數之極」,即是說:九是最大的一個數字,黃曆九月初九有兩個九字,因此,九月初九稱為「重九」或者「重陽」。

道家「陰陽學說」有「六陰九陽」之說,即是說:九是陽數,故此,「重九」亦叫「重陽」。

三國魏曹丕(西元187年~226年)《九日與鍾繇(粵音「搖」)書》裏面有這樣的記載:「九月初九。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意思是說:九是陽數,九月初九當天,太陽和月亮都屬於陽性。因此,九月初九當天的節日稱為「重陽節」,中國人自古以來都重視重陽節,反映中國人相信天人合一。

重陽節起源

傳說在東漢的時候,有一個人叫桓景,家鄉發生大瘟疫,傳聞是由瘟神所引起,他的父母也因為染上瘟疫而死亡,所以他到東南山拜仙人費長房學藝。當他學有所成的時候,一日,師父對他說:「九月九日,瘟神又要來了,你可以拿著這把青龍劍回去降魔伏妖。」師父除了給他一把青龍劍,還給了他一包茱(粵音「朱」)萸(粵音「如」)葉去辟邪、一瓶菊花酒去消毒。

桓景聽完師父的吩咐就不敢怠慢,立即下山返回家鄉。到了九月初九,他帶領著家人、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帶在身上,瘟神就不會上身,然後將菊花酒分給各人飲,防止感染瘟疫。當他將各人安頓好之後,就去跟瘟神搏鬥,最終,瘟神就死於青龍劍下。當家鄉父老落山,返到家園的時候,發覺所有家禽、家畜都死去,他們真的避了一難。這個故事記載在南北朝的南梁吳均之的《續齊諧記》裏面,一直流傳至今,以後,逢九月初九,家鄉父老一齊登高、喝菊花酒、婦女插茱萸去辟邪、避禍、消災,就成為了中國人的傳統習俗。

重陽節歷史發展

漢朝

重陽節在漢朝中葉以後,民間就漸漸將重陽節的消災、解難、辟邪、避禍的意義,改變成為秋遊、登高的郊野活動,因此,重陽節又稱為「踏秋節」或者「登高節」,是郊遊、遠足的好日子。

三國

三國魏曹丕(西元187年~226年)《九日與鍾繇書》裏面有這樣的記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這篇文章記載:九是陽數,九月初九當天太陽和月亮都屬於陽性,民間寓意長長久久,需要慶祝一番。因此,到了三國之後,百姓除了郊遊、遠足、飲酒助慶之外,家家戶戶一家人還聚首一堂吃晚飯,慶祝一家人團聚一起。藉著重陽節慶祝一家人團聚這個習俗反應出中國人重視家庭、家族、宗親的關係。

唐朝

唐朝詩人白居易在《閏九月九日獨飲》中有這幾句:「偶遇閏秋重九日,東籬獨酌一陶然。」寫出了在重九當日輕鬆自在的在飲酒,可見,到了唐代,百姓除了郊遊、遠足之外,飲酒慶祝重陽節已經成為了習俗。

宋朝

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1127年)有這樣的記載:「九月重陽,都下賞菊。」「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宴聚。」可見,到了宋代,百姓除了登高、郊遊、吃喝宴聚之外,文人雅士還發展到在重陽節「賞菊」、飲酒、吟詩作對的雅興。

有關重陽節的詩詞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詩人墨客對重陽節也有一些情懷。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可謂膾炙人口。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十七歲的時候,遊學至長安,故鄉的兄弟都在蒲州,蒲州在華山東部,故此「山東兄弟」是指在蒲州故鄉的兄弟。題目《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意思是指「在重陽節當天懷念起故鄉的兄弟」。

這首詩的內容是說:王維他獨自一個人在異地,每逢到節日就更加思念故鄉的親人。遙想起家鄉中的兄弟,在重陽節當天一起登高,身上插滿了茱萸來辟邪,但是唯獨少了他一個人。

各位聽眾:你們身處他鄉,有否思鄉情切呢?有沒有回想起家鄉的點點滴滴呢?要珍惜能夠成為一家人的緣份啊!正所謂「百年修得同船渡,千歲修得共枕眠!」

《登高》

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詩作《登高》是這樣子寫的:「風急天高猿嘯哀,渚(粵音「煮」)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白話文譯這篇詩應該是這樣的:風吹得急、迅速,萬裡無雲顯得天份外的高,加上猿猴淒厲的吼叫,這樣的情景顯得十分淒慘、悲哀,在河中的小丘和河邊的沙石被河水洗得清清白白,引得那些候鳥都飛回來歇腳、覓食。一望無際的樹木的樹葉都已經靜悄悄的飄下,環境顯得分外的肅殺、蕭條,辦事,一望無際的長江、川流不息的長江水仍然是滾滾的奔騰而來。在這個勾起悲涼的秋天裏,我經常在遠遠的地方作客他鄉,在我的一生當中,經常是體弱多病,今天我也就是一個人單獨的登上高臺。一生中歷盡了艱難苦恨,現在已經滿頭白髮、雙鬢斑白,處境潦倒之餘,加上心境頹喪,又碰又剛剛戒酒,不能再借酒消愁。

各位讀者:如果你們身處他鄉,有否思鄉情切呢?有沒有回想起家鄉的點點滴滴呢?要珍惜能夠成為一家人的緣份啊!正所謂「百年修得同船渡,千歲修得共枕眠!」

李清照《醉花陰》

關於重陽節的詩詞,宋朝女詞人李清照的《醉花陰》是其中表表者之一,是李清照作為趙明誠的妻子在重陽佳節表達思念丈夫趙明誠的感情。《醉花陰》的詞是這樣子的:「薄霧濃雲愁永晝,端老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粵音「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意譯這首詞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整個日間的天空都彌漫著薄霧和濃密的雲層,天空黑沉沉的,我的心情整天亦都非常愁悶,龍涎香一直都在金色的、獸形的香爐中燃燒著,以解開我的鬱悶。適逢這個佳節又是到了重陽節,我獨自一人睡在有玉枕和紗帳的床榻中,在半夜,初起而清涼的秋風吹透了我的身軀,使我感到陣陣的涼意。我在東籬飲酒直到黃昏之後,淡淡的菊花的香氣充滿了我的雙袖。這樣的情景難道不會讓人傷感,西邊吹來的秋風吹得窗簾都捲起來了,從表面看來,我就比那黃花更為消瘦呢!

各位讀者:重陽節應該是一個一家團聚的節日,你們有沒有珍惜呢?

從樂曲中反思

女高音歌唱家姜敏演唱《如夢令得度》

歌詞是這樣的:落入凡間深處,迷失不知歸路。輾轉千百年,幸遇師尊普度,得度,得度,切莫機緣再誤。

各位聽眾:你們是否迷失不知歸路?還是已在路上呢?

鄧小巧主唱《重陽》

這首歌曲部份歌詞是這樣子寫的:「仍舊為你登高掃墓,如常為你穿上白袍,祈望讓往生的上路,渾(粵音「運」)忘今生喜怒。誰又及我這種氣度,從前就算被誰施暴,燒衣過後原地跳舞。奠(粵音「電」)下這杯汾(粵音「墳」)酒敬你,別用我的餘生祭你,要儘快忘掉你,毋庸來日再灰,就是當君已死。」

各位聽眾:重陽節應該是一個一家團聚的日子。在港區國安法生效之後,有一些香港人因政治理由也好、因信仰理由也好、因對共產黨不信任也好,對香港灰心而至死心也好,都會移民他國。如果是一家人移民的話就比較好;若果是一個人形單影隻移民他鄉的話,在「佳節又重陽」的氣氛影響下,在「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心情影響下,有沒有份外覺得寂寥、空虛呢?現在的心情又如何呢?

鳳飛飛主唱《楓葉情》

歌曲的第一句是說:「一年容易又秋天」,最後一句是說:「歲歲年年天上人間」。時間如白駒過隙,但願大家與你們相愛的人、相愛的家人能夠快樂、融洽相處,要記住「家和萬事興、家衰口不停」,要珍惜能夠成為一家人的緣分啊! 

葉倩文主唱《秋來秋去》

《秋來秋去》是一首自訴心聲的一首樂曲。秋天帶來清涼、黃葉,也帶來心酸、空虛、思念,是真情的流露。《秋來秋去》不帶半點對對方的埋怨、指摘,只有無恨無悔的等待、忍耐和盼望,符合了真、與善、與忍的優良本性,就是葉倩文深情演繹的《秋來秋去》歌詞的內容。

陳浩德主唱由傳統古曲改編而成《悲秋風》

當客走他鄉,秋風帶來淒清、孤寂,憑秋寄意,回憶起家鄉美麗、燦爛的景色,而自己又飄萍在外,不禁引發秋愁百般重。

各位聽眾:若果你們年紀稍大,可能會有身處異鄉的感覺,但是,你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呢?可能他們不一定認為他們是中國人,記得要教他們中文、教他們講廣東話或者普通話,將中國傳統文化一代代傳下去呀!

劉曉主唱中國西北民謠《九月九的酒》

歌曲表達了:「九月初九重陽節夜,與心想的人難聚首,思鄉的人漂流在外頭,回家的打算始終留在心頭。」

與其他經濟富裕的國家比較,中國人算是流離到其他國家比較多的民族,有些尋求好的生活,有些尋找自由的空氣,落葉歸根,人都希望回到自己的家園,有的可以,有的不能,不禁要問一句:中國人究竟做錯了甚麼?

陳星《思鄉酒》

歌詞是這樣寫的:「 獨自捧著一碗思鄉酒,轉眼又是重陽九月九,想給爸爸媽媽一聲問候,我呀祝福你們健康長壽!想起我的愛人還在等候月缺月圓,望穿幾度春秋,不知何年何月能出頭。孤孤單單一個人走,盼望明朝能出頭!」

重陽節應該是一家團聚的日子。但願中共政權能夠早日釋放不同政見、不同信仰的人士,讓他們能一家團聚。但願這個日子很快來到!

徐曉菁、楊芳儀合唱《秋蟬》

《秋蟬》全首歌曲的歌詞都沒有提及「秋蟬」,其實,歌詞中的「我」就是「秋蟬」,填詞人也是作曲者李子恆藉著「秋蟬」的眼睛來看秋天的景象。

歌曲的內容大概是說:「秋蟬牠把春水叫寒,把綠葉催黃,花落紅,楓葉紅,羽燕展翅雙飛,誰說秋天一片愁?煙波林野的景色反而充滿意境,牠的薄衣裳也過得了殘冬,好風光不要錯過。」

作者一反傳統認為秋天是肅殺、蕭條、傷感的,在他的眼中,秋天也有優美、詩情畫意的一面。一念之差,看事物是好是壞,看人生是悲觀還是樂觀,就憑個人的觀感。依我看來,人生當然是美好的,就看你如何去創造、去選擇,這往往出於人的一念。

楊詩蒂等人合唱香港TVB電視劇《乘風破浪》主題曲

這是一首充滿青春活力的歌曲。歌曲勸喻我們:「時時望前莫後退,路長萬里不疲累,遙遙長路、重重障礙都不掉眼淚。」

各位讀者:但要切記,當鵬翼高張乘風去的時候,要心存善念,不爭不鬥,不能傷害人,更不能作奸犯科。

姚莉、楊光合唱《站在高崗上》

連綿青山百里長,巍巍聳起像屏障,白雲片片天蒼蒼,站在高崗聲聲唱。這是山地原住民對家鄉的風光的頌讚。

各位聽眾:你們對你們的家鄉有多少回憶?對返回家鄉又有多少熱衷呢?不期然令人想起一套日本電影《望鄉》,最終的一幕顯示離鄉別井的日本婦女,她們死後的墳墓個個都背向日本的方向。

廣東音樂《步步高》

《步步高》描述出熱鬧的節慶氣氛,音色明亮,節奏輕快,富動感,帶有濃厚的中國音樂特色,聽起來都份外親切。但願中國人的家家戶戶都能經常歡歡樂樂、和和氣氣、濟濟一堂,正所謂「家和萬事興」。

Celtic Woman合唱“You Raise Me Up”

歌曲的內容大概是說:當我失意、苦惱的時候,你與我同行,你激發了我,讓我堅強,讓我能克服逆境,讓我能站在高山上。

各位聽眾:要珍惜身邊的人啊!正所謂「百年修得同船渡,千歲修得共枕眠!」

女高音歌唱家白雪演唱、「神韻交響樂團」伴奏《找真相》

歌詞是這樣寫的:天地兩茫茫,世人向何方,迷中不知路,指南有真相。貧富都一樣,大難無處藏,網開有一面,快快找真相。

各位聽眾:你們有沒有去找真相呢?

生命智慧

各位讀者:每一篇文章的最後,我都會介紹一句「生命智慧」,來和大家分享做人的道理。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塵

這兩句詩出自唐朝白居易的《續座右銘》。意思就是說:千里路遙都是從腳下的第一步開始,崇山峻嶺亦是從微細的塵埃開始堆積而成,比喻任何偉大的功績都是由一小步開始累積而成,勸導人不要空談,要身體力行去做事。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春種秋收

意思就是說:付出多少,回報多少,好人自有好人福,惡人自有惡人報,所以,人要心存善念,多作善行,總有回報的日子。

不經冬寒,不知春暖;不經夏暑,不知秋涼

意思就是說:未經歷過挫折,就不懂得凡事得來不易;未經歷過苦楚,就不知道如何去珍惜;不經歷過失敗,就不能夠領略到成功的可貴;不經歷過艱辛,就不能夠嘗到幸福的滋味。故此,人受一點苦、遭受一點難,都是好事,但要切記「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過能過。」

居高能遠眺,臨峯可眼濶

意思就是說:站在高山上才能望得遠,站在山崖上才能望得濶。能遠眺才能容人,能眼濶才能恕人。能容人、能恕人,做人才能風平浪靜、海闊天空。

《為甚麼會有人類》、《為甚麼要救度眾生》

在這裡建議大家在網絡上找一找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大師發表的《為甚麼會有人類》和《為甚麼要救度眾生》這兩篇經文,也許就會有對昨天、今天、明天的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或會影響你以後的人生。

小結

昔日,桓景聽從仙人指點,在大瘟疫來之前,帶領著家人、鄉親父老上山避難,且把瘟神殺死,終於避過了一難。今天,新型冠狀病毒 (又稱武漢肺炎、中共肺炎)肆虐全球,天地間正值正邪、善惡爭戰,你又如何自保呢?還是快快找真相罷!

祝願各位一家人能夠歡聚一堂!

####

 

970×90

Related posts

970×90